『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 資料照片

    保障兒少權益 用「LIFE」共創友善環境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2022年11月27日 週日 上午8:00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近年發生特殊需求孩子看電影、買餐點等新聞引發爭議;另北一女全盲學生帶動唱、罕病兒獲總統教育獎等事件感動萬人,顯見社會大眾對特殊需求兒少的高度關注。兒童權利公約(CRC)指出,每位兒少都應受到公平對待,然而歧視卻經常發生在特殊需求兒少生活中,不但影響心理健康,也讓其身處不利處境。

    環境共融很重要 偏見影響心理

    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友善共融:兒少相處問卷調查》顯示,三成兒少認為特殊需求兒少會造成別人困擾、甚至感到麻煩(20.8%)、害怕(17.8%),更有近半數不想與其同組活動,這些偏見缺乏適時正確的溝通,同儕的相處反而對特殊需求兒少潛藏危機。事實上,孩子也察覺到特殊需求兒少在校困境,數據顯示每四位就有一位認為特殊需求兒少受排擠,如51.3%被取難聽外號、46.2%被欺負。

    從小正確「零歧視」 家長會是關鍵

    孩子認為社會對特殊需求兒少普遍存在歧視,調查顯示在態度行為上,40.8%覺得民眾會對他們露出帶有歧視意味的表情,32.8%不想靠近、29.1%會在背後指指點點。社會對特殊需求兒少產生的人際阻礙,對童齡的孩子而言更難以反轉這狀態,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觸、影響最深的環節,家長的身教引導更不容忽視。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表示,消除歧視,需從理解、尊重、接納逐步做起,透過兒少視角,從孩子本身及其看見家長、學校、社會對特殊需求兒少的態度與行為。

    「L、I、F、E」 創造友善共融好生活

    保障兒少權益,一起成為特殊需求兒少心理健康守門人,周大堯呼籲,L、I、F、E友善共融好生活:「Lead」引導認識:學校落實共融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認知;「Ideal」友善尊重:社會大眾親切溫和互動,不用異樣眼光看待,共創友善環境;「Foster」接納培育:家長以身作則,態度接納並示範合宜應對;「Encourage」鼓勵接觸:兒少破除迷思,鼓勵與特殊需求兒少相處、交友。

    【照片:報導單位資料照片】

    2022-11-29 138 ...閱讀全文
  • 即將成年的中央兒童及少年代表賴奕瑋在法務部分享經驗。

    民法18歲成年將上路 中央兒童及少年代表賴奕瑋「轉大人」

    2022-11-23 18:13 聯合報/ 記者王聖藜/台北即時報導

    民法18歲成年新制明年1月1日將施行,法務部推出Podcast「成年起步走」專輯節目及出版「民法成年指南」,今天對外公告,專輯、指南規畫成年後生活中的各式權利義務,期待能落實真正的青年自主。

    法務部長蔡清祥表示,「成年起步走」特別運用年輕族群喜愛的Podcast網路媒體平台,將18歲成年的重要議題透過平台成為關注話題;蔡說,節目廣邀各年齡層人士暢談經驗及專業建議,今天推出第1集「為什麼要讓年輕人提早成年?」後,日後還會推續集。

    曾任中央兒童及少年代表、且於明年1月1日就要「轉大人」的台大學生賴奕瑋,在記者會現場分享對成年的期待與擔心,賴說,同學在校外租屋、買電腦發生問題,如果成年後都可以自主行使法律上的權利。

    Podcast專輯另有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公視「青春發言人」主持人、律師柯萱、「親子天下」媒體中心副總編輯蘇岱崙女士等人透過不同的視角,讓年輕族群認識不同的成年課題。

    法務部指出,已為年輕族群編輯「民法成年指南」,書中為青年朋友們挑選出滿18歲成為大人前必須知道的18種民法知識,把複雜的法律關係簡化為淺顯易懂的QA;此外,指南也推出電子書版本,讓個青年人可隨時、隨地、隨手翻閱。

    法務部說,今天上線的Podcast「成年起步走」與「民法成年指南」,分別放在法務部官網首頁「民法修正調降成年年齡」專區,專區裡的資訊還有「懶人包」、「宣導動畫」、「常見問答」、「民法成年指南」與Podcast「成年起步走」。

    【照片:報導單位拍攝使用】

    2022-11-28 98 ...閱讀全文
  • 友善兒少出庭專業服務交流座談會

    司法院舉辦友善兒少出庭專業服務交流座談會 陪同走過風雨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 張孝義2022年11月26日 週六 下午2:21/台北報導

    為了提供兒少在涉及刑事程序出庭時,能夠有更友善的專業服務,司法院25日辦理「111年度友善兒少出庭專業服務交流座談會中區場」,由專家學者介紹陪伴犬陪同受虐兒少出庭、司法詢問員制度等外國法制經驗,並透過案例實際演練與分組討論,增進法院人員對相關議題之認知。

    台中高分院院長高金枝致詞時指出,社會應小心呵護兒童及少年,希望司法人員瞭解輔助專業工具、提升相關能力,一同陪兒少度過艱難的訴訟程序。司法院少家廳廳長謝靜慧表示,提供友善兒少出庭之環境與措施,是法院無可迴避的責任,也是落實保障出庭兒少表意權的具體實踐。

    這次座談會先由賴月蜜教授介紹各國在友善兒少出庭服務之軟硬體發展,並介紹經訓練及認證的「法院陪伴犬」陪同兒童出庭,及經日本法院許可之案例;再由朱惠英教授介紹在性侵害案件偵審程序中,司法詢問員制度如何維護兒童被害人之表意權,及近用司法的角色與功能。

    下午則由賴月蜜、朱惠英教授及台灣兒少權益暨身心健康促進協會李姿佳秘書長、蔡欣妤社工師帶領,進行社工陪同、司法詢問員案例之分組演練及討論,使與會人員充分體驗兒少出庭之情境,並思考如何利用相關專業服務,營造友善兒少出庭之環境。

    司法院「人權與兒少保護及性別友善委員會」為了優化友善兒少出庭環境、落實兒少表意權及司法近用權,自去年迄今已舉辦6場次座談會,司法院將持續舉辦相關活動,以期透過不同專業領域之交流互動,建構出更多優化友善兒少出庭的環境與措施,落實兒少司法近用權利之保障。

    【照片:辦理單位提供報導單位使用】

    2022-11-28 73 ...閱讀全文
  • 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 結論性意見發布記者會

    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於今(18)日圓滿落幕, 5位國際審查委員受行政院蘇院長貞昌邀請來臺進行在地審查,經過3天的會議,與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下稱NGOs)、兒童及少年(下稱兒少)代表對話後,就我國兒童權利重要議題提出72點結論性意見,並於今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舉辦結論性意見發表記者會。

    記者會由行政院林萬億政務委員擔任主持人,代表我國政府接受國際審查委員會提出之文件。本次結論性意見分為前言、採取的後續措施和取得的進展、關切重點與建議,審查委員會首先肯定我國兒少積極參與本次國際審查,肯定政府近年修正通過「自殺防治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2022-2024年國家人權行動計畫」、「兒少替代性照顧政策」,並將「民法」男女結婚年齡由20歲修正為18歲等努力;此外,對於兒童少年代表提出學校未能完全落實108課綱、師對生霸凌問題等表達關切;針對涉及兒童權利公約落實於我國之推動情形,在政策、法令及執行等不同面向提出相當務實的建言,並且建議在各項公共決策中能夠落實兒少參與,包括課綱設計、環境健康政策、道路交通政策、城鄉發展規劃及數位人權計畫等。

    林萬億政務委員除了感謝5位國際專家不遠千里來臺審查我國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外,亦感謝NGOs及兒少代表對第二次國家報告及參與本次會議的貢獻,同時承諾行政院將敦促各部會落實本次結論性意見,並於下次國家報告及國際審查會議說明辦理情形,再次接受各界檢驗。

    本次國際審查委員會成員,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前主席夏侯.依吉伯特.德克(Jakob Egbert Doek),另4名委員是蘇格蘭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榮譽博士奈傑爾.坎特威爾(Nigel Cantwell)、牛津大學武科維奇•薩科維奇教授(Vuckovic Sahovic)、澳洲墨爾本大學法學院教授約翰.托賓(John Tobin),以及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勞拉.倫迪(Laura Lundy),國際審查委員們對於NGOs及兒少代表提出報告、與會說明及溝通交流,留下深刻印象,期盼此種互動模式可以促進兒童權利公約的實踐。

    2022-11-21 8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