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日報 2024-10-19
【記者曹重偉報導】由財團法人法鼓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贊助,連江縣政府民社處主辦的「連江縣兒少代表台灣圓夢見學暨交流活動」18日上午正式啟動!林恩彤、林昱唐、陳翔鈞、江鈞、王擷維、王擷甯、余紫綺、陳璽允8位兒少代表將前往台北市、基隆市、台中市等處,進行為期4天的豐富觀摩體驗。
民社處說明,促進連江縣兒少的文化學習與團隊合作精神,透過這次活動,這些兒少將有機會參與馬祖當地難以實現的各種文化體驗,例如參觀台灣的博物館、參與體力與智力挑戰等。此外還特別設計了一系列實地參訪和交流機會,讓兒少能夠透過多樣的學習方式開拓文化視野,並在團隊合作中增強領導力與溝通技巧。
此次行程首日拜會法鼓山文教基金會,參觀台北美術館,19日特別安排了與基隆市兒少代表的互動交流,透過參與挑戰題目的設計與討論,兒少將深入了解CRC(兒童權利公約)和多元議題的相關內容,進一步反思兒童權益與社會責任。還包含與基隆市兒少代表進行的分隊競賽,兩地兒少將藉此機會互相介紹馬祖與基隆的提案與關注議題,促進跨區域的認識與合作。
民社處表示,這次活動不僅為兒少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與實際挑戰,也讓他們學習了基本的財務規劃概念,為未來的生活與學習奠定了基礎。透過這樣的多元學習平台,期望連江縣兒少代表們能夠帶著成長與啟發,回到家鄉後繼續發揮所學,成為未來的領袖。
【照片:報導單位拍攝使用】
台灣好報 記者 好報特派2024年10月18日
【記者 洪美滿/台北 報導】聆聽目睹家庭暴力兒少的聲音,看見兒少發聲行動的影響力,天主教善牧基金會自10月18日起舉辦『Voice Out 你來聽我說』展覽,在台北市剝皮寮演藝廳展出目睹家暴兒少的原創藝術創作、故事插畫和兒少心聲影片,呈現五年來兒少學習兒童權利公約(CRC),勇敢對外發聲的成長歷程,邀請社工、老師、法官、警察等服務網絡和社會大眾,一起來聆聽他們真實的心聲。
發生家庭暴力事件時,目睹家暴兒少因為沒有外顯的身體傷痕,很容易被輕忽不安全的暴力環境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創傷。身處暴力混亂風暴和家庭秘密的禁忌,目睹兒少的聲音往往是微小或是無聲的,「易被忽視」、「難以表達」、「不被理解」經常造成目睹兒少不敢也不知道如何向外表達的困境,善牧長期關注目睹兒少,陪伴輔導孩子創傷復原,找回自身的力量和生命的希望。
在兒少復原的歷程中,看見自己的價值是非常重要的,順應台灣於2014年11月20日立法推動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為了讓兒少自主參與和自己有關的事務,5年前善牧嘗試運用CRC的權利觀點,發展「Voice Out:兒童權利公約目睹暴力兒少培力行動計畫」,引導目睹兒少將自身經驗與兒童權利結合,述說表達內在感受需求,從談話到行動,孩子決定勇敢向外與成人對話,影響社工、法官等服務網絡,讓更多人看見目睹兒少真實的樣貌,提供友善兒少的服務。
善牧基金會呼籲:「目睹暴力的傷痛是隱形而長期的影響,孩子需要身邊陪伴與支持的大人與同儕,越多人傾聽他們的心聲,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他們就有機會得到滋養與復原。」而當家長、學校、法院和政府不僅聆聽,且能從兒童的觀點和需求,提出回應的行動,兒童的發聲也獲得產生改變的影響力見證,真正落實保障兒童權利的友善社會環境。
「Voice Out 你來聽我說」展覽,紀錄五年來孩子從創傷復原到行動發聲的成長,基於保護兒少無法揭露肖像及聲音,展覽採用創新的形式,來呈現兒少心聲與需求。「可以聽我說嗎?」以插畫呈現兒少面臨成人無法聆聽心聲的困境;「你來聽我說」影片由卡通花媽配音王瑞芹老師來情境朗讀兒少故事;「直面家庭創傷START~」則是目睹兒少透過紙箱裝置藝術創作表達感受與訴求;展覽現場也將首映「一起與目睹兒實踐CRC」影片,分享善牧培力兒少五年的啟發與學習,成人引導特殊兒少學習CRC將經歷的四個重要階段:等待時機、成長復原、發聲行動、賦能見證。
『Voice Out 你來聽我說』展覽地點在剝皮寮歷史街區演藝廳,展出時間為10月18日至10月20日,上午10點至下午5點。期間另安排三場系列講座,分別是10月19日11點「目睹創傷 身心的隱形痕跡」,10月19日下午2點 「See More的力量 從兒童權利學習滋養到自信復原」,10月20日上午11點「對話中的勇氣:家暴見證者的重生之路」。
【照片:報導單位翻攝使用】
台灣好新聞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2024-10-04 21:05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4日出席「桃園市113年度國際女孩日」系列活動記者會,本屆以「運動性別平權」為主題,並由市府婦幼發展局與體育局攜手合作,致力於打破運動中的性別刻板印象,鼓勵年輕女性積極參與多元運動項目。蘇俊賓表示,市府將持續營造對女性運動友善的環境,並推動小型聯賽及定期活動,鼓勵女性參與運動,進一步提升桃園女性持續從事體育活動的比例。
為響應聯合國對女孩權益的倡議,桃園市今年推出一系列活動,包括女孩運動習慣問卷調查、女性運動員紀錄片拍攝與首映、女孩籃球體驗營及運動性別攝影展等。其中女性運動員紀錄片,邀請不同背景的桃園優秀運動員、學生運動代表,包括106年世大運跆拳道品勢金牌選手蘇佳恩、112年世界青年舉重錦標賽2金1銀的桃園之光汪凌蓁,以及7位各級學校運動社團女孩代表共同出席,紀錄片首播也邀請「一日籃球體驗營」馬怡鴻總教練,擔任女孩運動紀錄片的引言人。
蘇俊賓分享談到家中兩位「桃園女孩」的成長故事,從小便鼓勵她們多方探索,希望打破傳統框架,讓她們自由發展。他特別提到,去年女兒參加新屋魚米之鄉馬拉松並取得第4名,但該組別僅有20名參賽者,顯示年輕女性參加馬拉松的比例仍需提升。今年的女孩日活動將進一步推動體育性別平權,鼓勵更多桃園女孩突破自我,投身運動。
蘇俊賓表示,在10月11日國際女孩日當天,本市提供給桃園女孩一個運動專屬禮物,凡是設籍本市25歲以下的女性市民,可免費使用本市各運動中心游泳池。此外,年滿16歲至25歲女性朋友,還可免費使用本市各運動中心健身房、本市婦女館之體適能中心,希望桃園女孩踴躍前往使用。
市府團隊對運動中的性別平等格外重視,致力於確保女孩在運動場上與男孩享有同等的資源與機會。桃園市現有「桃園悟空女子棒球隊」及「桃園國際女子足球隊」,並定期舉辦多類運動賽事,積極鼓勵女孩參與,以充分發揮她們的潛力。未來,市府將持續推動相關政策,期許每位女孩都能自信追求自己的運動夢想,成為社會中堅力量,在這座性別友善的城市中展現屬於她們的光芒。
【照片:活動辦理單位提供報導單位使用】
台灣好報記者編輯 2024 年 10 月 6 日
【記者 吳瑞興/嘉義縣 報導】嘉義縣政府響應聯合國將10月11日定為國際女孩日,今日舉辦113年度「臺灣女孩日」宣導活動,首次以「月經平權」為主題,舉辦多元展覽與專題講座,推動社會對月經及生理用品的多樣性認識,消除對月經的污名化,建立性別友善環境。
「Q女孩的月經平權」特展今日在嘉義縣綜合社會福利館開幕,邀請長期關注並推廣月經議題的「谷慕慕®」創辦人陳苑伊進行分享,講述女性生理用品的發展歷程,帶領參加者了解各類生理用品的選擇與使用方式,從而促進公眾對女性生理需求的支持。
「Q女孩的月經平權」特展將持續展出至10月31日,內容涵蓋多元女性生理用品,從傳統衛生棉到月經杯、月經內褲等新興產品,向大眾介紹不同產品的特點與使用方法,並設置「意見交流箱」,鼓勵參觀者分享個人經期經驗,促進社會對月經議題的理解,展覽期間也開放民眾分享觀展心得,期望透過多方意見交流,進一步推動性別平權。
「月經平權就從日常生活開始!」,嘉義縣社會局長張翠瑤表示,縣內已積極推動公共場所設置性別友善設施,包括社會福利中心和多處公共空間設有「多元生理用品盒」,提供民眾免費且免登記的生理用品。嘉義縣各級學校112年8月起陸續設置免費生理用品供應點,方便學生自行取用,減少因經期用品短缺而出現的困擾,落實「月經平權」。
張翠瑤強調,透過展覽與講座的形式,讓參加者更深入了解月經知識與生理用品選擇,希望藉此傳達「無需對月經感到羞愧,經期應被理解與尊重」理念,呼籲社會攜手營造性別友善環境,一起重視女性生理健康,改善月經貧窮現象。
【照片:報導單位翻攝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