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政院兒少委員提案高中「心理健康假」方案曝光 教部允研議

  • 建檔日期:2022-10-24
  • 閱覽次數:339
學生心理議題備受關注,高中生在行政院兒權小組會議中提案,希望能在事假、病假的假別之外,獨立出「心理健康假」,讓學生能有自主覺察,短期調適情緒壓力的空間。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

2022-10-17 22:30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

學生心理議題備受關注,不只大學生有需求,高中生也在行政院兒權小組會議中提案,希望能在事假、病假的假別之外,獨立出「心理健康假」,讓學生能有自主覺察,短期調適情緒壓力的空間,政院兒權小組也在今年四月通過決議,要求教育部研議「高中以下學生心理因素病假准假準則」。不過目前各界對該準則細節無明確共識,但教育部也允諾,將參考過往法制經驗,藉短中長程計畫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行政院兒權小組兒少委員、台南二中學生梁朝勛去年底在台南市兒少權促進委員會首次拋出「心理健康假」的構想,並在今年四月於教育部青少諮詢會、行政院兒權小組再次提案,政院要求教育部研議准假準則,國教署也列管此案,並在暑假召開專家諮詢會議,會中決議分短、中、長期計畫來推動,九月開學後也再次開會研議,並由國教署提出具體計畫執行期程。

梁朝勛表示,從小到大身邊同學因校內、外各式壓力累積,甚至有自傷、具自殺意圖,卻因污名標籤或不知如何尋求資源而求助無門,甚至遭二度傷害。他也說,十幾年前勞工推動女性生理假,現在從教育現場出發,希望各界能正視青少年心聲,除了盤點兒少心輔資源,也希望建立心理假機制翻轉污名。

根據梁朝勛的提案規畫,為顧及尚未嚴重至需要就診但心理不適的學生,心理健康假無需檢附就醫證明,並比照病假、生理假,不列入平常出缺勤和學業成績。另可針對家長或校園「同意」、家長或學校「知情」即可、「各校請假系統函數設定與確認單呈現」、「使學生與家長對於輔諮資源之充分知情」、「鼓勵校園運用線上請假系統」等配套細節尋求共識。

而在教育部今年七月的專家諮詢會中,有代表認為,心理健康假能讓學生自我察覺心理狀態,回到校園中能發揮更佳狀態;但也有代表擔心,學生請假後難以融入校園,另無論以心理假、心理不適假或心理健康假,因假別名稱已凸顯個別差異,且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大眾尚未熟悉之際,難保不被多數濫用或曲解。

會中也有討論,現有制度執行起來是沒問題的,但要撕掉「標籤化」的概念還是有困難,社會觀念在使用輔導資源仍有疑慮,建議以短、中、長期規畫來推行。

短期將盤整輔導資源,從整體環境面建立心理健康友善環境,降低使用心理健康假別的負面標籤化問題,也可透過發展心理健康自我檢測量表,幫助及時察覺心理困境,進而能於黃金關鍵期,把握時機自我照顧與尋求適當輔導資源協助。也建議將相關輔導資源整合,特別是相關法令中的資源,以利學生家長與學校,更能提供多元資源協助學生。

中期而言,當心理健康友善環境建立,學生有健康態度看待心理健康假別,以及能及時覺察期心理狀態時,再透過立法推動,推動時要同時開發配套措施與相關實施辦法;長期目標則是全面落實心理健康層面照護。

教育部也在9月2日召開兒少代表定期會議,對新增假別仍無明確共識,但決議教育部需於一個月內,提出推動短中長程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策略。不過一個月已過去,教育部至今仍未透露具體策略為何,僅表示將參考以往形成法制經驗,規畫先蒐整各界意見,就各重要議題聚焦討論,並與地方政府及相關團體進一步會商,凝聚共識,期能穩健推動,維護學生心理健康。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則肯定兒少代表提出心理健康假的大方向,目前國際上已有國家實施,大學端也有實施經驗,讓學生在情緒低落需要協助時,可以從帶來壓力的環境中暫時抽離,也能讓校園心輔機制適時介入。

青民協認為,心理健康假的概念在台灣才提出不久,仍需要有更多的討論。包含請假後的配套措施,校園心輔機制如何銜接,都是值得思考的方向。但心理健康假並不是解決學生心輔狀況的全部解方,校園中教師、學生、家長都是重要的角色,如何降低精神疾病的汙名、如何讓校園的防護網更緊密,接住每個發出求救訊號的學生,都是需要同步討論的課題。

【照片:報導單位資料照片】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