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 人權故事車巡迴花東 體驗學習認識兒少權利

    人權故事車巡迴花東 體驗學習認識兒少權利

    台灣教會公報 2025年10月13日

    【林婉婷整理報導】國家人權博物館「2025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巡迴花東校園,於9月17日至18日前進台東關山國中,9月19日及10月9日在池上國中,10月2日至3日來到成功國小,10月7日至8日於尚武國小。除了預備豐富的人權主題讀物,9月場攜手擅長遊戲教育的阿普蛙工作室、10月場邀請兒童劇團「海洋家族」,分別藉由桌遊和劇場互動,來引導學生認識與反思兒少人權議題,學習理解自我並尊重他人權利。

    阿普蛙工作室成立於2014年,共同創辦人吳建毅認為桌遊不只是娛樂工具,更是一座溝通的橋樑;透過體驗式學習,讓不同年齡與背景的人能共同討論當代議題。這次的合作中,阿普蛙工作室以「未來議會」桌遊,讓與會學生在模擬議會制度中練習獨立思考、表達意見、傾聽與溝通、與他人達成共識。

    「海洋家族」是由陳宣翰於2022年創立的兒童劇團,透過兒歌、動畫、劇場演出等形式,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學習、成長。這次透過角色扮演,讓與會兒童深刻體會傾聽、尊重他人發言空間的重要性,並省思嘲笑、貼標籤帶給他人的傷害,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有更具體理解。

    人權故事車在現場展示精選主題書單,涵蓋白色恐怖歷史、轉型正義、當代公民權利、性別平等、兒童權利等多元議題,包括人權館出版的繪本、適合青少年的書籍,吸引師生藉由閱讀來理解自由、平等與民主的價值,在校園與日常生活中一起實踐人權。

    人權館表示,期盼透過人權故事車,為花東校園帶來不同的人權教育資源,以多元的教學模式與趣味化引導,以提升學子學習動機。未來,人權館將持續推動人權教育及閱讀推廣,營造良好的對話平台與交流機會,培養年輕世代對自由、民主與人權的認同與珍惜。

    【照片:活動辦理單位提供報導單位使用】

    2025-10-21 1 ...閱讀全文
  • 《偏見眼鏡行》響應臺灣女孩日,全臺巡演!

    《偏見眼鏡行》響應臺灣女孩日,全臺巡演!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2025年10月11日 週六 下午3:54

    為響應每年10月11日「臺灣女孩日」核心精神—「重視女孩、投資女孩」,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今年攜手思樂樂劇團,辦理《偏見眼鏡行》教育劇場全臺巡演,透過創新戲劇教育模式,引導青少年認識性別偏見、勇敢表達,打造友善多元的成長環境。

    此次巡演以「女孩勇敢發聲,打破偏見」為主題,自9月2日起於桃園建國國中起跑,陸續走訪彰化、臺北、南投、基隆、臺南、高雄、嘉義及臺東等地,深入校園與在地社群,在北中南東等地區舉辦共10場戲劇互動工作坊。以結合戲劇演出與觀眾互動的教育劇場(Theatre-in-Education, TiE),引導學生介入劇情,從角色立場思考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偏見,練習正向溝通與回應,開啟多元觀點與對話的能力。

    《偏見眼鏡行》故事主角為國中女孩「思思」,在是否參加《新世代媽媽影片大賞》的過程中,面對來自同儕、師長與社會的各種偏見壓力。觀眾將與她一同經歷掙扎與選擇,並透過神秘眼鏡行老闆的引導,與角色共同面對刻板印象背後的價值衝突,找出屬於自己的解答。

    演出結合現場討論與觀眾參與,讓學生從被動接收轉為主動思辨。巡演過程中,有體育班學生自信展現肢體,也能深入談論運動訓練與身體界限的議題;亦有學生從原本想「嗆爆老師」的對抗情緒,轉化為理性探討師生互動與語言暴力的反思,甚至提出「可以拍攝思思與媽媽相處的影片」作為替代方案,展現批判思考與創造力。

    全程觀看演出的臺北市民生國中校長表示:「學生有時候不知道怎麼說出想法,這個活動幫助他們看清問題,也能在劇團引導下把話說清楚,是很難得、很棒的經驗。」現場老師則肯定:「當學生吵鬧或起鬨時,用表演與互動把學生帶回討論重點,能從表面衝突轉為深入思辨,開啟更多可能。」

    此次活動更獲得參與學生們熱情的回饋:「謝謝你們帶給我們那麼精彩的活動,也讓我們知道更多性別偏見的事」、「你先是你自己,才是社會中的其他角色」、「看到同學上台演出很興奮,也更能投入討論,一起想解決的辦法」。這些回饋顯示,教育劇場不僅讓學生理解何謂偏見與歧視,更讓他們在實際討論中練習「如何發聲」,進而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行動力。

    社會及家庭署強調,青少年正值價值觀養成階段,透過戲劇教育能在安全情境中,引導兒少及師長看見潛藏在日常生活、語言或行為中的刻板印象,進而打破偏見的框架,陪伴每位青少年勇敢發聲,突破限制。性別平權是關乎全民共同的議題,今年度的活動不僅是女孩的舞台,更邀請所有性別的學生及師長共同參與,練習思辨、學會理解,攜手建構更友善的社會氛圍。

    本次巡演活動成果,將於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官方網站及思樂樂FB平台持續更新,敬請關注。

    【照片:活動辦理單位提供報導單位使用】

    2025-10-13 11 ...閱讀全文
  • 嘉義縣社會局跨單位攜手守護~‘’兒少權益與教師專業提升‘’全嘉教師樂支持

    嘉義縣社會局跨單位攜手守護~‘’兒少權益與教師專業提升‘’全嘉教師樂支持

    PeoPo 公民新聞2025/10/02 14:22嘉義縣生活報導/記者林慧茹

    嘉義縣府向來重視--教師專業提升與學生權益,並以守護兒少為重要施政方向。

    114年10月1日下午,嘉義縣社會局與縣內教育單位--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嘉義縣教育展望協會,嘉義縣補教協會--攜手合作,在南新國小舉辦「兒少保護與學生權益」專題講座,全嘉義縣內教師們剛過完教師節,就為能提升專業知識,儲備知識,教導學生,樂於參加活動。

    講座特別邀請到--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鄭瑞隆教授主講。

    鄭教授是司法院第一屆人權及兒少保護與性別友善委員會委員;臺灣制暴協會理事長。其專業備受肯定。

    現場吸引縣內上百位國中小教師踴躍參與,展現教育現場對「兒少保護」及「教師專業支持」的強烈需求與重視。

    出席積極推動縣內兒少福利的包括嘉義縣社會局兒少福利保護科李淑韻科長、嘉義縣教育展望協會莊素鍾理事長、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劉政昇理事長,以及嘉義縣補教協會林秋娟理事長。跨單位代表齊聚,充分展現嘉義縣對教育現場、兒少保護與教師尊嚴的高度關切與支持。

    社會局李淑韻科長致詞時表示:「現在要當老師真的需要勇氣,因為相關法令日益複雜,稍有不慎就可能誤觸法規。今日講座特別邀請--鄭瑞隆教授同時身兼委員及專家,他的分享能幫助教師釐清疑慮,讓師生互動更順利、安全。」

    嘉義縣教育展望協會莊素鍾理事長指出:「兒少保護與教師專業息息相關,社會大眾普遍理解教師正面臨的困境。我們希望今天的講座能幫助老師在親師生溝通上更具信心,並獲得更多理解與支持。」

    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劉政昇理事長語重心長地說:「近年教育現場投訴、濫訴頻繁,教師承受巨大壓力。誤觸兒少法甚至可能面臨鉅額罰鍰,對老師是沉重負擔。我們盼望能建立更友善的教育環境,讓老師安心教學,不再惶惶不安。」

    在專題演講中,鄭瑞隆教授以《兒童權利公約》(CRC)為核心,強調「兒童的最佳利益」(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child)應作為教育現場的首要考量。

    他逐一解析兒童應享有的多項權利,包括:不受歧視、表達意見並獲得重視、思想與信仰自由、受教權、隱私權、生存與發展權,以及休息與休閒的權利....都是最應該被重視的等。

    鄭教授並結合真實案例,點出教師在校園中常面臨的挑戰,如:師生衝突、校規爭議、課輔安排及學生身心發展需求。

    他提醒教師:發生衝突時要先管理情緒,避免影響師生關係;同時教育行政單位也應成為老師的堅強後盾,提供協助與轉介資源。

    他也建議學校在制定「教師輔導與管教辦法」時,應納入師生與家長意見,甚至舉辦公聽會,以保障多元聲音,營造更加民主的教育氛圍。

    在場教師收穫豐富。一位來自太保地區的李老師分享:「過去我們常因害怕誤解而在管教上猶豫不前,今天聽了鄭教授的解析,對於如何兼顧學生權益與教師專業,有了更清楚的方向。」

    另一位嘉義縣國中導師陳老師也深有感觸地說:「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理解與尊重的歷程。CRC強調的『兒童最佳利益』,提醒我們在陪伴孩子時要永遠以尊重與關懷為出發點。」

    本次專業講座的不僅讓教師在專業輔導上的提升,也更深入理解兒少保護與相關法規,因為有了足夠的知識與資料才能有足夠的判斷。透過邀請兒少保護推手鄭瑞隆教授的精闢演說,案例分析,更彰顯嘉義縣對教育現場的重視。

    透過跨單位合作,縣府與教育團體共同致力於打造「安全、尊重、友善」的教育環境,讓教師專業受到保障,學生在關懷與保護中健康成長,持續展現嘉義縣推動教育與兒少保護的堅定決心!

    【照片:活動辦理單位提供報導單位使用】

    2025-10-08 7 ...閱讀全文
  • CRC巡迴劇團走進校園及社區 邀大小朋友一起看戲認識兒少權利

    CRC巡迴劇團走進校園及社區 邀大小朋友一起看戲認識兒少權利

    台灣好新聞 記者莊漢昌/台南報導  2025-09-22 10:26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為了讓《兒童權利公約》(CRC)以更貼近生活的方式走進孩子心中,邀請豆子劇團深入校園與社區,以戲劇互動將權利內涵轉化為貼近生活的故事。孩子們在演出中不僅學習到如何守護自己,也理解到身心障礙同學同樣享有平等參與的權利,讓「兒少權利」成為真實可感的生活體驗。

    延續社會局112年廣受好評的兒童劇《貓頭鷹大使的CRC大獎》,今年再度攜手豆子劇團推出全新作品《貓頭鷹大使的四個小叮嚀》,並於全市小學與社區展開巡演。劇中延續深受喜愛的「貓頭鷹大使」角色,透過新故事帶領兒少體驗四大主題──「遊戲權」、「身心障礙兒少平等參與(CRPD)」、 「數位安全」及「環境權」,讓孩子們在輕鬆氛圍中理解CRC的重要精神。

    巡演日前來到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學生們積極參與互動,隨著劇情展現不同情緒:看到環境汙染時,為小動物家園備受迫害而忿忿不平;遇到網路霸凌橋段時,紛紛大聲表達「這樣不可以!」。孩子們的反應真切熱烈,讓現場既充滿笑聲,也蘊含深刻思考。

    黃偉哲市長表示,《兒童權利公約》是守護兒少的重要依據,也是生活中需要落實的保障。戲劇能拉近孩子與權利議題的距離,讓抽象概念轉化為真實情境,幫助兒童理解「權利」就在身邊。此次巡演不僅帶給孩子們歡笑,也幫助孩子認識自身的權利,並學會尊重差異、友善相處。

    社會局長郭乃文指出,本次巡演特別將重點放在偏鄉小學與社區,就是希望讓資源能走進更多角落,讓不同地區的孩子都能平等獲得學習權利的機會。未來社會局也將持續推動多元兒少友善措施,讓CRC精神更加落實於校園與社區。

    本次巡演共10場次,含6場校園場次及4場社區場次;社區場次均免費參加,採自由入座。接下來場次包括:9月29日(一)歸仁區文化國小視聽教室、10月11日(六)將軍區漚汪國小禮堂,以及10月12日(日)左鎮區光榮國小風雨球場。

    【照片:活動辦理單位提供報導單位使用】

    2025-09-23 1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