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 圖片

    宗教博物館愛無界 為難民營兒童發聲

    20:472020/02/05 中時 葉書宏 響應聯合國每年2月第一周「跨宗教和諧周」,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舉辦「愛無界」系列活動,包括:難民兒童與陳羅克藝術創作展、跨宗教對談--全球難民危機中受苦的孩童、3場藝術工作坊活動。有感於全球極端氣候肆虐,新型冠狀病毒、瘟疫蟲害橫行,人人如同地球上的難民般惶惶不安,2月5日開幕茶會上,以靜默1分鐘方式,祈願世界和平、疫情得控、人心安定。 開幕茶會以悠揚的大提琴演奏開場,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國際事務處副主任陳瑞琳致歡迎詞時,說明聯合國「跨宗教和諧周」的由來,及舉辦系列活動的初衷。世界宗教博物館做為跨宗教平台,有責任倡議以共同人道主義為主的跨宗教合作,並藉由宗教和靈性傳統,自然激發起各界的愛,促進世界的和平與和諧。 陳瑞琳說,世界宗教博物館秉持創辦人心道法師「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的理念,去年辦理電影《奇異博士》賞析與宗教座談,獲得很大迴響。年初進行微型討論,提出舉辦難民兒童藝術展的想法,提高臺灣民眾對難民問題的關注。並聯合藝術關懷無國界、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雙連教會英文牧區、臺灣公共神學研究中心、安納托利亞文化中心、新加坡宗教與社會哲學中心5個單位舉辦今年系列活動。 展期到3月1日的難民兒童與陳羅克藝術創作展,由策展人陳羅克導覽,他說,此次展覽特別創作5幅新作,都是他進出聯合國希臘夏可洛難民營時的感受,偏僻地區的帳篷很難引起路過者注意,但他和學生一起進駐,用藝術專業引領難民兒童創作「我就是我」,這次展覽精選12幅難民營兒童自畫像,其中一幅畫了半個臉、一個眼睛、雜亂的頭髮,另一幅畫了驚嚇的眼睛在哭泣,都讓人格外心疼,反映出孩子的狀況與當下的心情。陳羅克說,他的作品裡一定有陽光,代表希望,也希望喚起大家的關注,並進一步採取具體行動幫助孩子。 陳羅克也引導現場小朋友,及台北清真寺教長趙錫麟、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雙連教會英文牧區主任賴信道、輔仁大學校牧林之鼎神父等與會貴賓,一起在牆上的畫布上共同創作自畫像,希望為難民兒童發聲,傳遞平等、同理心,象徵愛沒有你我與界線的分別。 下午以「全球難民危機中受苦的孩童」為主題舉辦跨宗教對談,由IBC國際佛教聯邦會長張玉玲擔任主持人,與談人包括:臺灣公共神學研究中心主任賴信道、靈鷲山教育院研究中心主任賴皆興、台北清真寺基金會董事初雅士、新加坡宗教與社會哲學中心Mohamed Imran Bin Mohamed Taib、新加坡亞太難民權益組織Nursyazwani Bte Jamaludin、多次進入難民營透過繪畫療癒兒童心靈的藝術家陳羅克,參加者針對全球難民的處境展開宗教對話,分享各自在人道關懷及救援的經驗,一同關心全球難民兒童,相當具有啟發性。 2月份的3場工作坊包括:8日的「奇幻精靈劇場X我就是我-親子工作坊」,聽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奇幻精靈說故事,並由陳羅克帶小朋友創作自畫像認識自己;15日及22日的「土耳其馬賽克燈工作坊」,通過10種手工切割玻璃和珠子製作出創意作品。 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另規劃北德難民兒童學校藝術交流關懷之旅及第二屆青年回佛對談,歡迎有興趣的朋友鎖定官網訊息。 【照片: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報導單位使用 】
    2020-02-06 989 ...閱讀全文
  • 圖片

    人權館寒假兒童人權工作坊 教小朋友紙上策展

    2020/01/06 05:30 〔自由時報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去年底國家人權博物館推出「我是兒童,我有權利」兒童權利公約30週年系列活動,透過特展、園遊會、工作坊等形式,讓兒童人權議題走入大眾日常生活。活動延續今年寒假,人權館特別針對兒童及青少年推出「紙上策展—《小評論》編輯工作坊」與「我的人權小書—數位故事書工作坊」活動,透過了解自身權益,發展敏銳的思考與感知能力。 「紙上策展—《小評論》編輯工作坊」以刊物製作為出發點,在為期3天的課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兒童權利公約》與自身關係。活動邀請「全國中學學生權益促進會」分享兒權知識與青少年所關心的議題,接下來由校園刊物「附中青年」團隊,以獨立刊物的製作角色分享他們如何進行企劃與採訪編輯;最後由致力人權議題與繪本專業的「沃時文化」,協助參與者將對兒童人權的想法梳理成文字和圖畫,製作出獨一無二的《小評論》成果刊物。 「我的人權小書—數位故事書工作坊」則融合故事分享與數位有聲書內容,讓孩子藉由圖繪、錄音等有趣形式表達自我。工作坊上半場邀請推廣兒權不落人後的講師翁麗淑,以「兒童權利之父」柯札克的故事為起點,帶領國小3至6年級孩子認識兒童的四大基本權利,並聆聽白色恐怖受難者、兒童家屬故事,觸發自身的經驗分享。 工作坊下半場則由長期關注社會議題、推廣兒童美術的插畫家蕭宇珊,藉由圖像創作及有聲書編輯等面向進行教學示範,除帶領孩子插畫創作外,並為故事圖像配音,共同創作出人權有聲書。 「紙上策展—《小評論》編輯工作坊」將於2月3至5日舉行,開放15到18歲青少年參加;另外「我的人權小書—數位故事書工作坊」則邀請國小3至6年級兒童報名參加,分為1月18日與2月22日兩場次舉行,即日起開放線上報名(數位故事書工作坊2月場次於1月22日開放報名)。工作坊均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辦,活動免費參加,名額有限,額滿為止。活動詳情可至官網或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照片: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報導單位使用 】
    2020-01-07 939 ...閱讀全文
  • 圖片

    身心障礙權利公約(CRPD)教育繪本閱讀徵文活動

    有什麼方法,能讓每一位身心障礙的朋友,都能好好的生活、學習,享受自己的權利呢?只要我們都能尊重彼此不同的需求,並貢獻一己之力,就能共同打造沒有阻礙的社會。 本活動希冀透過班級共讀及閱讀心得分享,建立國小學童對於身心障礙者的同理心,學習尊重差異,認識身心障礙者不同的需求,以及身心障礙者應有的空間及權利保障。 歡迎各校教師踴躍下載繪本電子檔或是使用PUBU線上電子書,安排班級共讀活動及閱讀感想投稿!
    2018-11-05 747 ...閱讀全文
  • 圖片

    慶兒童節 衛福部宣導兒權公約

    慶兒童節 衛福部宣導兒權公約 時間:2018年4月1日 地點:在台北市花博公園舞蝶館 為了慶祝兒童節,讓社會大眾關注小朋友,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舉辦「當我們童在一起,童心協力護兒權」慶祝活動,地點在台北市花博公園舞蝶館。 衛福部強調,今年主要以「宣導兒權公約,保障兒童權益」為主,強調兒童是權利主體,必須全方位保障兒童權益。 衛福部政務次長呂寶靜指出,遊戲是兒童學習與發展重要的媒介,也是兒童應享有的權利,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都有明定,因此,所有兒童休閒、娛樂、遊戲權益,都應予以保障。
    2018-06-07 110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