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 圖片

    「可不要再救我了嗎?」醫:不應只將病童意見視為叛逆

    2019-12-20 12:49聯合報 記者羅真/台北即時報導 當生病的孩子期望的治療方式跟家長不同,現況下,往往以父母的意見為意見。曾有一名先天腎臟萎縮的孩子,因感染導致敗血症,在七歲到十歲間反覆進出加護病房,一日醫師查房時他脫口「可不可以不要再救我了?」他的母親隨即制止他說話。後來,這個孩子在全身插管、出血的情形下接受30分鐘的急救仍回天乏術,在十歲時告別人世。 馬偕醫院今日舉辦兒少自主與兒少保護研討會,會中提出兒童表意權議題。與會醫師認為,既有的醫療相關法規均將兒童的醫療權定權交給法定代理人,可能違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強調的兒童表意權利,值得各界乃至衛生主管機關省思。 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邱南昌表示,生病的孩子對於治療的想法有時與家長不同,有些孩子經歷長久病痛、對自己的病況甚至比家長有更深的了解。因此,不應將孩子的意見簡單視為叛逆,而應該了解他意見背後的原因。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腎臟科兼任醫師張濱璿表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強調的兒童表意權利,但我國醫療法、病人自主權利法等醫療相關法規,均將兒童醫療決定權交給法定代理人,導致臨床上兒童醫療決定困難。醫療人員經常迫於父母要求,選擇了與孩子意見相反或是較痛苦的處置,上述個案就是一例。 張濱璿建議,當孩子具有決定能力時,父母應退居為輔助的角色,確保該決定不會違背孩子的最佳利益。在醫療端如果遇見親權濫用情形,應設計類似家事案件的相關機制,讓醫療人員能幫助作出專業與符合兒童最佳利益的選擇。 兒童表意權不僅在醫療場域被忽略,社福場域也是。東吳大學人權學程助理教授林沛君表示,曾有一名住在安置機構的女童非常想回家、不想住機構,她寫好信準備在開庭時唸給法官,但法官一句「相對人,妳有什麼意見?」,讓她一度不知道自己被點名,經提醒後又緊張脫口「隨便啦」,回過神才知道回家夢碎。 林沛君表示,這個案例凸顯法律體系經常使用對於兒少不友善的表意方式,英國早注意到這個問題,因而英國法院內規會指導法官面對兒少必須叫他們的名字。我國兒童權利的落實還有待各界努力。 【照片:聯合報記者羅真攝 】
    2019-12-23 5698 ...閱讀全文
  • 圖片

    「由我發聲幫弱勢代言」 兒少代表學生推薦名單出爐

    2019-12-03 15:55聯合報 記者劉星君/苗栗即時報導 苗栗縣社會處連3年舉辦兒少諮詢代表遴選,今年遴選方式不同,有別於以往學校推薦,這次由學生們自我推薦,44人報名,縣府透過公開遴選,邀請現任兒少代表與專家學者遴選出第3屆苗栗縣12名兒少代表,替苗栗縣兒少,提供政府政策建言,為兒少的福利及權益發聲。 「為關懷弱勢站起來」新任的兒少代表之一徐瑋佑,曾夢想當職棒選手,國中時突來疾病讓他癱瘓,連呼吸都困難,堅持努力復健,他重新活下來,高一的瑋佑可以使用電動輪椅獨自行動,他說,從一個處處需要別人幫助的他,期望自己能替弱勢發聲。 「為什麼國外的小孩很敢發言?」新任兒少代表之一君毅中學高中二年級趙禹安說,「讓世界看見台灣請到我的家鄉來」,在天然資源及軟硬體設備、醫療資源、育樂場所及教育等資源較缺乏的苗栗,想透過兒少代表培力與議題討論,為家鄉努力。 社會處指出,縣府首次廣邀學校、社團協會及自我推薦,透過公開遴選,由現任兒少代表、外聘專家學者擔任評審,44名初審合格名單,選出12名苗栗縣第3屆兒少代表,兒少代表包含身心障礙、單親、原住民、客家人及閩南族群,縣內二分之一鄉鎮都涵蓋到,藉此掌握縣內兒少需求。 社會處指出,縣府聘請專家學者替12名兒少代表,量身打造培力教育訓練,兒少代表關注議題多元,家庭暴力孩童處遇、兒少的福利與權益推動、關心獨居老人、幫助原民政策、高中職第8節輔導課使用情形、校園霸凌等公共議題,未來以提案向公部門提出建言,讓政策制定更貼近兒少需求。 苗栗縣第三屆兒少代表名單如下: 正取名單:徐瑋佑、許恒瑋、謝蓁穎、趙莉卉、江宜倫、李蕙玲、林昀陽、潘姿頻、曾好、陳諾、趙禹安、吳福強。 備取名單:吳蕙雨、彭泰迪、陳妍臻 【照片:苗栗縣政府社會處提供報導使用】
    2019-12-09 8500 ...閱讀全文
  • 圖片

    寓教於樂 中市透過互動遊戲宣導兒童人權

    台灣好新聞 地方中心/台中報導2019年12月8日 上午1:52 為響應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台中市政府社會局7日在霧峰光復新村辦理「國際人權&兒童人權·齊步走」系列宣導活動,包括國際座談會、國際難民與人權特展、布袋戲講CRC呼你聽及兒童體驗操偶與桌遊等,透過有趣互動遊戲,讓大家更了解人權的重要。 社會局長彭懷真表示,人權是普世價值,重視兒童人權更是城巿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巿長盧秀燕積極推動「公托倍增」,就是希望打造安全多元育兒環境,也期盼人權意識遍及社會每個角落,不管是小孩或大人,都應該對人權有適度的理解及認識。 社會局指出,為倡導人權重要價值,邀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及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共同策劃「國際難民特展」,展覽透過影像、文字及互動遊戲等,介紹羅興亞、藏人及敍利亞人,讓民眾了解難民故事。 此外,今日親子活動同樣精彩有趣,由操偶師帶來有趣又生動的小劇場,以布袋戲說故事的方式帶領大家進入人權探索之旅,並設置體驗區讓兒童體驗操偶樂趣,達到「做中學」效果。此外國際青年聯合在地青年,帶領小朋友進行桌遊體驗,藉此傳達兒童權利公約「禁止歧視」、「兒童最佳利益」、「生命、生存與發展權」、「表意權」等四大原則。 【照片:台灣好新聞記者攝 】
    2019-12-09 8052 ...閱讀全文
  • 圖片

    世界兒童日 兒醫:孩童應也有免忍受、害怕疼痛權利

    2019-11-20 11:02聯合報 記者簡浩正 今天是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人權日。近期兒童意外事件頻傳,為增加民眾對於兒童疼痛、安全、疫苗接種及親子共讀重要性,馬偕兒童醫院今舉行宣導衛教活動,呼籲民眾應以愛與用心來照護孩子。 兒科醫師表示,免於疼痛的恐懼是人權,也是兒童就醫權利的一環,勿認為兒童因發育未完全,對疼痛感知較低而無法評估,兒童應也有免忍受、害怕疼痛的權利。 馬偕兒童麻醉科資深主治醫師勞萱之,講述「兒童麻醉與止痛」議題。她曾至國外兒童病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兒童疼痛研究員及臨床觀察員,而全台目前受過兒童疼痛訓練的醫師僅兩位;回國後她開設兒童疼痛門診,提供包含手術,慢性疼痛如頭痛、生長痛等無明顯病因造成的頑固性疼痛諮詢。 勞萱之說,在醫院須控制疼痛的孩子,常見於重症或手術後、曾出現特別藥物反應、需進行侵入性檢查的病童,如頭頸部放射治療、內視鏡氣管檢查等;在評估兒童疼痛的方法上,則包含疼痛強度、語言、時序、性質及生活影響等。 而在兒童疼痛處理上,勞萱之說,兒童醫院多為醫師團隊,採多專業整合及多重模式疼痛處理。如馬偕就包含護理、職能治療、社工、遊戲治療、疼痛、兒科醫師等共同就診,並可依疼痛的急、慢性、安寧等照護,採取止痛與非止痛藥劑治療。 勞萱之說,如止痛藥劑粗分為鴉片類與非鴉片類止痛藥、輔助劑等,由於兒童的代謝與成人不同,在止痛藥劑的掌握上,更需快速而精準調整。而在非止痛藥物的舒緩治療上,依兒童年齡來說,如兩歲前以局部麻醉劑、時間等待、玩具給予等方式,12歲前則有蔗糖或葡萄糖水、哺乳、輕搖、擁抱、轉移注意力、認知行為等方式治療。 她印象深刻的是,近期收治一名從蒙古來的罕病孩童,住院期間幾乎都不睡覺、且一直唱歌而引起護理人員注意。進一步了解,才知原來是血管疾病讓孩童太疼痛,之前發病治療期間從未熟睡過,疼痛指數更高達十分,為怕家人擔心並減痛而以唱歌方式轉移。經給予適當止痛藥物後,總算能睡上幾個小時。 【照片:聯合報記者簡浩正攝 】
    2019-11-25 1007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