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 圖片

    兒少調查 最希望國家改善教育環境

    2019-10-27 05:30:00 〔自由時報 記者黃欣柏/台北報導〕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昨於立法院舉辦二○一九年兒少高峰會,除邀請民進黨立委李麗芬、國民黨立委王育敏、蔣萬安及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陪同兒少代表進行模擬質詢,也公布逾千名兒少受訪時對二○二○年總統的期待,有超過三成受訪兒少表示,希望政府能夠改善教育及學習環境。 兒福聯盟昨公布「二○一九年台灣兒少表意行為及經驗調查報告」,報告中顯示,在一○四一位寫下對未來總統期許的兒少中,有卅三.七%希望改善現行教育制度和學校環境,包括減輕功課或考試壓力、改變教學方法、增建圖書館、運動場或冷氣等;其次是有廿九.八%希望有更多休閒時間,包括調整上下課時間或增加假期等。 此外,有十七.六%兒少希望改善偏鄉醫療、弱勢學生就學及家庭經濟等社會問題,也有十七.二%兒少希望改善兒少表意權、安全保障等其他兒少福利。 根據兒福聯盟從全台四十三所學校回收的樣本,雖有超過八成兒少認為社會議題與自己有關,但僅廿三.二%會對社會議題積極表達意見,會積極對學校事務表達意見的兒少也僅四十三.四%,且七、八年級學生積極表達的比例反較五、六年級減少十一.二%,顯示兒少可能因表達意見時曾受到阻礙或困難,才導致越來越難啟齒。 兒福聯盟強調,台灣諺語「囝仔人有耳無嘴」,道破在很多成年人眼中,孩子並沒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但近來兒少挺身而出爭取權益的例子越來越多,包括關注女性教育權、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巴基斯坦女孩馬拉拉,以及台灣學生爭取服儀解禁、終結放榜新聞等社會行動,可見由兒少做為主體爭取自身權利的運動已是世界潮流。 【照片:自由時報記者黃欣柏攝 】
    2019-10-28 9028 ...閱讀全文
  • 圖片

    兒童權利知多少? 人權館辦主題園遊會

    青年日報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2019/10/27 「兒童權利」對多數人來說,似乎很難與生活連結實踐,今年適逢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週年,國家人權博物館11月23日將舉辦「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週年主題園遊會」,首次以「兒少」為主角,由兒童擔任人權館小小解說員,免費入場,以另一種眼光與想像帶領民眾認識「景美人權園區」,且提前16日、17日舉辦「小小人權解說員工作坊」,1日起開放學童報名參與。 國家人權博物館表示,「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週年主題園遊會」邀請臺灣在地關注兒少人權議題的非營利組織共同參與,藉由闖關遊戲、繪本故事、手作工作坊及兒權市集等豐富有趣的活動,讓兒童、父母皆可從遊戲中進一步認識兒童權利。 國家人權博物館指出,為宣導「兒權」對象涵蓋未滿18歲青少年,特別規劃青少年議題專區,邀請高中學子參與,從少年煩惱相談室到全球公共議題,將權利的概念從自身延伸到他人再至世界,為國家未來的小小主人翁們埋下對身為「世界公民」的概念和種子。 國家人權博物館表示,這個兒少專屬園遊會,將招募國小兒童擔任「人權館景美紀念園區」小小解說員,由人權館與和好玩實踐室合作,透過藝術創作的引導認識園區歷史與人權議題,並於園遊會當天規劃2場次的園區導覽,讓主題園遊會不只好玩,更是兒權知識滿分的充電站。 「小小人權解說員工作坊」將於11月16日、17日進行二日培訓課程,自11月1日上午10時起開放線上報名,歡迎國小1-6年級學童踴躍參加,活動免費,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照片: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報導單位使用】
    2019-10-28 7834 ...閱讀全文
  • 圖片

    幸佳慧用生命澆灌兒童文學 讓孩子認識多元價值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17日電)兒童作家幸佳慧16日病逝,享年46歲。她如同園丁般,用生命澆灌兒童文學,站在孩童立場談白色恐怖、移工、性侵等社會議題,為台灣兒童讀物開創新局,成為孩童關心多元議題的橋梁。 幸佳慧1973年生,出身台南府城,在台灣取得中文系學士及藝術碩士學位後,因常常逛書店進而對兒童繪本產生興趣。職業生涯幾乎都投注在兒童文學創作、推廣、研究及翻譯的幸佳慧,發現台灣童書市場的同質性相當高,決定遠赴英國新堡大學進修,取得兒童文學博士。 她一路持續創作,在英國時寫出「掉進兔子洞」、「走進魔衣櫥」等書引介兒童經典,讓她獲得了第一座金鼎獎。她回國後,在台南組織「葫蘆巷文化協會」,推廣在地閱讀,也持續走入校園、社區,以講座形式與民眾分享交流。 幸佳慧在兒童文學、閱讀推廣和推動兒童權益保障上貢獻有目共睹,金鼎獎今年將特別貢獻獎頒給她,肯定「幸佳慧的實踐,是一場在兒童文學領域內的閱讀社會運動」。 幸佳慧在字畝文化出版過「透明的小孩:無國籍移工兒童的故事」、「蝴蝶朵朵」,前者是台灣第一次將國內無國籍兒童的社會事件,用文字創作的繪本形式出版,後者則討論兒童性侵、兒童歧視的議題。 負責「蝴蝶朵朵」的字畝文化編輯洪絹表示,幸佳慧認為小孩是會思考的「人」,認為兒童有知的權利,應該要把這些問題的思考,從大人手中拿回來。 談到幸佳慧對於兒童閱讀的初衷,洪絹說,談論社會議題時,大人可能會選擇性讓小孩子知道,或根本不知道如何對小孩解釋,而幸佳慧透過一本本的繪本創作,把兒童當作獨立的個體,去談論這些在台灣發生的課題。 幸佳慧傾注生命投入兒童繪本,洪絹說,即使之前定居國外,對出版繪本的細節處,幸佳慧謹慎而周全,也謙遜地聆聽意見。希望每個故事的發想都有萬全研究與把握,也用最合適方式來呈現給兒童。 「蝴蝶朵朵」作為幸佳慧生命最後一本繪本,除為了找到一條與兒童溝通社會議題的渠道,她更希望繪本不是躺在書店架上的作品,更是一場社會運動的開端。 幸佳慧的行動與論述多以台灣為對象,廣泛涉及多元文化、轉型正義、性別平等、土地認同、兒童權益等議題,她的作品沒有因為以兒童為對象而自我設限,敢於挑戰與碰觸台灣社會走向公平正義的各種議題。(編輯:張芷瑄)1081017 【照片:報導單位取自facebook.com/chiahui.hsing】
    2019-10-18 7733 ...閱讀全文
  • 圖片

    國際女孩日!全球上千位女孩提出《全球女孩權利法案》

    新頭殼newtalk | 洪聖斐 編譯報導 發布 2019.10.12 10月11日是國際女孩日(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 Child)。今年,上千位來自全球各地的女孩為自己準備了一份禮物:《全球女孩權利法案》(The Global Girls' Bill of Rights),由6位代表呈給聯合國婦女署執行主任姆蘭博-恩格庫卡(Phumzile Mlambo-Ngcuka)。 在21世紀的今天,女孩仍舊面臨種種不利與歧視。全球各地仍有1.3億的女孩失學;每7秒鐘就有1位未滿15歲的女孩被迫嫁人;女孩仍舊比男孩得多花40%的時間做家事。 面對這種情形,來自34個國家的1千多名年輕女性(13至22歲)集結心力,貢獻想法。然後,由15位年輕女性組成的團隊透過WhatsApp在七個時區共同工作,產生了這份文件。 《全球女孩權利法案》主張,所有的女孩都有權利 1. 享有免費的優質教育,使他們為現代世界做好準備; 2. 獲得平等對待; 3. 參與決策和擔任領導職務,而不必擔心受到歧視,騷擾或迫害; 4. 讀取法律和學術檔案; 5. 接受全面的性教育並獲得免費,優質的生殖保健; 6. 得到保護免於受有害傳統逼迫並且享受正面的文化習俗; 7. 免於受到各種形式的暴力; 8. 可以對她們的身體與性做決定; 9. 受到法律的保障而無須害怕或遭到不公平的對待;肯定 10. 免於受剝削的自由 女孩權利組織聯合創辦人並擔任首席計畫長的布蘭特(Christen Brandt)表示:「世人長久以來不斷地談論著女孩們的需要和想要,卻從未問過她們。」同樣身為聯合創辦人並擔任執行長的提貝特(Tammy Tibbetts)則說:「《全球女孩權利法案》不僅標舉出女孩們所認定的優先事項,也是一道宣言,彰顯出女孩們認為對她們影響最大,並要求對話的問題。」 【照片:來自全球34個國家的千位女孩聯合整理出《全球女孩權利法案》,報導單位擷取自女孩權利法案組織網站】
    2019-10-14 728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