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 圖片

    林務局與女人迷合作 舉辦臺灣女孩座談分享會

    青年日報 記者謝璿/臺北報導 提到林務局的森林護管員,一般人的第一印象應該都是得吃苦耐勞的男子漢,但因為興趣和一顆愛臺灣、愛自然的心,許多女性默默在林業中耕耘。為響應10月11日臺灣女孩日,林務局特別與女人迷合作,邀請三位守護山林的女性護管員分享經驗,讓民眾能一窺這個神秘的行業,也看見她們的努力與付出,一起勇敢打破框架、私下標籤,不要受到性別或年齡的任何限制。 林務局目前有1027位森林護管員執行調查巡守、查緝盜伐、搶救森林火災、山難救援等勤務,其中女性護管員人數僅有89人(8%),她們與男性護管員同樣肩負保護臺灣山林的重要使命。為讓社會大眾了解她們不平凡的工作型態,林務局3位傑出女性森林護管員和「森活情報站」粉絲及女人迷迷粉同學會相見歡,一同分享女性守護森林的心路歷程與點滴,深刻看見女性森林護管員的工作身影及臺灣女孩多元的職業樣貌,更進一步推動女力的多元發展。 來自新竹林區管理處的森林護管員陳昱茹已有8年資歷,她說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參與5天的深山特遣,當時因為颱風加速靠近臺灣,迫使縮短行程提早下山,然而沿途須時時提高警覺,整夜無法安穩入眠就怕溪水暴漲淹去了回程路,還要有連夜趕路的心理準備。雖然個子嬌小,但每次至少五天的勤務中,總能自己背負十餘公斤的行李,更為了林務工作學騎排檔機車,氣度巾幗不讓鬚眉。 來自屏東林區管理處的森林護管員戴于琪入行僅9個月,她提到當初為了通過考試,除了為了巡山所以必須學會騎打檔車外,更自主背負20公斤米袋訓練走操場訓練體力,這是之前所沒有的特殊經驗,而森林巡護工作有時也須接觸不同人群,需要不同的應對方式,面對有誤解的民眾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但也需要堅定地讓民眾了解林務單位的立場跟堅持,因此在耐心和表達能力上成長許多,而且林務局同仁們都能互相幫助完成工作,感覺非常溫暖。 來自東勢林區管理處的賴秀芬也是森林系畢業,本著希望將所學與工作結合的初衷,毅然決然投入森林護管員的行列,曾經因為八仙山事業區森林大火,歷經3天2夜不眠不休救災才換班休息,現為全國唯一一位女性森林機動救火的隊長。賴秀芬說,大部分工作只要努力不分性別就能完成,但當初剛開始跟隨較長天數的外勤時,也體會到女性有時因生理因素帶來的不便,而且巡山時總是有地方就席地而睡,對很多人而言可能會很不習慣,僅管如此,至今仍對工作充滿熱情。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林務局針對森林護管員施以不分性別的專業訓練,包含困難地形的通過、追蹤及迷途處置、攀爬等野地技能訓練,還需掌握植物採種與野生動、植物辨識調查等專業訓練,才能善盡國有森林資源保育及復育的重大責任;且由於護管員不具司法警察的身分,也尚未爭取到危險加給,林務局目前對於盜伐的查緝,是要求護管員儘量以事前可疑跡證的蒐報取代正面迎擊山老鼠,以降低人身風險,而女性心思細膩的特質,在現場異狀的覺察與蒐證上或許更能發揮所長。 林華慶也強調,此次林務局和網路社群媒體「女人迷」合作,就是希望在臺灣女孩日前夕,透過女性森林護管員分享心路歷程和工作經驗,呈現臺灣女孩不平凡的樣貌;也讓社會大眾理解,女性只要願意並且做出具體行動,就能打破性別框架,巾幗也能不讓鬚眉,在山林守護上同樣能展現亮麗成績,對臺灣的女力培養以及性別平等的多元發展具有重要的指標性意義。
    2018-10-02 1403 ...閱讀全文
  • 圖片

    台裔女孩10歲起「化廢油為燃料」助貧窮戶有暖氣

    2018-09-16 10:55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來自美國羅德島的台裔女孩林心瑜,今年20歲,她今天在「金車國際青年論壇」分享,她從十歲開始,與團隊推動名為「化廢油為燃料」的社區服務項目,將廢棄油脂轉化成暖氣用生質油,在寒冬中拯救許多貧困的家庭及街友,至今已超過600戶家庭受惠,生物燃料捐贈值超過645萬台幣,並獲得CNN第六屆十大英雄傑出青年。 林心瑜現為史丹福大學社會學系三年級學生。2008年10歲國小五年級的林心瑜,決定要幫助世界,林心瑜和7個朋友們開始做社區服務,主要是推動環境改善及幫助社區。 林心瑜發現生質油是一項可替代的能源,可從廢棄食用油提煉出來,又從新聞發現羅德島家鄉因為失業率高許多家庭沒錢使用暖氣,當地的慈善機構資金不足,也沒辦法幫助這些貧助家庭,因此她與團隊推動名為「化廢油為燃料」的社區服務項目,而這個創業不需任何創始資金。 林心瑜表示,她從小看哥哥在做服務學習,跟在哥哥身邊一起做,「變成是一個很自然的事」。10歲開始,她決定發起自己的服務項目—氣候變遷和地球暖化。她的家鄉在羅德島,是美國最小一州,居民只有2萬多人,因為位處北邊,天氣非常冷,很多貧窮的人在冬天沒有吹暖氣,需要別人幫忙。 「吃了好幾百個餐廳,有些餐廳去了很多次才能見上餐廳老闆,成功率只有5%。」林心瑜從10歲開始,跟很多公司、餐廳、議會談合作,但遇到很大困難,對方覺得他們是小孩子,都不太想幫忙,甚至有些人還會對他們擺臭臉。他們做了很多努力說服,直到找到十個餐廳願意捐廢油,其他餐廳就比較願意加入。 之後團隊也說服學區的學校使用,最後有整個學區有33所學校的校車,都使用他們的廢油。 有什麼給台灣年輕朋友的建議,林心瑜說,學生生活有很多事情要學習,需要找辦法找到可以做的事情和時間。如果要開始做社區服務,可以先找自己關注和關心的議題,有想法之後,可以先到網路上查詢有沒有已經有人做過的經驗和範例,「從別人的經驗中,想出自己的新作法。」另因學生課業很重,必須透過時間的安排,找出先後順序,「如果安排好,就可以找出很多時間。」 (照片:記者馮靖惠/攝影)
    2018-09-17 1387 ...閱讀全文
  • 圖片

    臺法交流 小丑醫生讓病童開心走完生命旅程

    2018年9月16日記者謝璿/綜合報導 走向生命終站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近年來,安寧醫療照護一直是臨床醫療上重要的議題,但相較成人而言,有關兒童安寧醫療的問題卻鮮少被討論與觸碰。臺大醫院日前舉辦針對兒童安寧緩和醫療的座談會,邀請臺大兒童醫院呂立醫師,來自法國的小丑醫生創辦人Caroline Simond以及臺灣紅鼻子醫生創辦人馬照琪等第一線兒童醫療與心靈治療相關工作者共同討論,為兒童緩和安寧醫療的現況與困境進行探討。 有別於成人緩和安寧醫療,兒童緩和安寧醫療是完全不同領域的課題,來自臺大兒童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醫師指出,臺灣每年有超過25萬的兒童住院,而2016、2017平均因為疾病過世的病童在1,500位以上,但目前這個領域的相關資源,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安寧緩和醫療指的是當面對生命剩下有限的時間時,病人可以選擇以比較好的生活品質來生活,不等於「放棄急救」,尤其對許多病童而言,學習和遊玩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兩大重心,末期病童亦然,若要做好兒童醫療、特別是兒童安寧,更需要跨教育、發展心理、藝術治療等更多元的專業協助,尤其是孩子的心靈照顧,更是特別需要專業的人員共同參與。 呂立也同時分享自己的臨床實例,記得曾經收治過的一名癌末的少年,少年和爸媽及醫護人員之間的關係如同有座巨大的冰山,治療初期總是靜默不語。後來在藝術治療師的協助下,少年拿起畫筆開始畫畫,畫作內容從一開始黑漆漆的房子,到房子終於開了一扇窗讓陽光照進來,最後少年的畫作描述孩子在綠草地上玩耍,而這樣的治療也讓他跟爸媽的關係破冰,在他臨終之前,少年終於能和爸爸媽媽好好的道別並和解。也許現代醫學還沒有辦法救回少年的生命,但最後讓他與父母都沒有留下永遠的遺憾,這也是很重要的醫療價值。 小丑醫生係指把專業的小丑表演帶進兒童醫療體系,用歡笑協助提升治療效果並同時兼顧撫慰病童心靈的功能,來自法國的Caroline Simonds是法國微笑醫生協會的創辦人,已經擁有27年歷史的微笑醫生協會,目前在法國與14家醫院演出,擁有近100位受過特別培訓專業的小丑醫生。 Caroline指出,小丑醫生的使命就是陪伴孩童渡過令人煎熬的治療時光,同時也希望能夠爲病童家屬以及相關醫護人員在冷冰冰的醫院氛圍中,注入溫暖歡樂的氣息。當我第一次抱著一個2歲叫做Jasmine的小女孩,他安靜的在我的懷裡,直到從我懷抱離開後的一小時,Jasmine的生命的終結時,我體認到身為小丑醫生的價值與意義,我們也許不能真的像醫生一樣治療病痛,但透過我們體現的溫暖,為孩子帶來的微笑,是一種心靈上最真實的支持與力量來源。 臺灣於2016年開始進行小丑醫生服務,臺灣首位小丑醫生、臺灣紅鼻子醫生協會理事長馬照琪說,紅鼻子醫生是臺灣第一也是唯一一個為醫院病童提供專業小丑表演服務的組織。推動至今擁有將近二十位專業小丑醫生演員,目前總共在臺北榮總,臺大兒童醫院,臺中榮總,高雄榮總,以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共計北中南五個醫院提供表演服務,服務人次至今已經累積至48,000人。 馬照琪指出,在專業的培訓下,紅鼻子醫生雖然不是真正的醫生,卻能開立「微笑」處方,幫助孩童舒緩情緒,提振孩子的精神,勇敢面對治療。曾有一位罹患腦癌的道瑝弟弟,當他終於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世的事實,於是拿著玩具彈簧刀不斷的刺向自己的肚子。作為小丑醫生,與其告訴他不要難過,不如直接加入他的遊戲。於是我們三個人輪流表演各種死亡的方式,死亡不再是禁忌不可說的事情,而是我們玩樂與嘲笑的對象。而道瑝弟弟也在這樣情境下,慢慢的露出笑容,好像有些壓力或狀況在他身上散掉了。 (照片:法國微笑醫生創辦人Carolins Simons與臺灣小丑醫生創辦人馬照琪交流臺法兒童安寧醫療小丑醫生經驗。《紅鼻子醫生提供》)
    2018-09-17 1199 ...閱讀全文
  • 圖片

    法官律師手把手出書 少家事件24堂課寫給你看

    (蘋果日報 王吟芳/高雄報導)1994年間,日本漫畫家魚戶修與編劇毛利甚八合著的長篇漫畫《家栽之人》風靡全台,描述喜愛植物的家庭裁判所暖男法官桑田義雄如何處理一樁樁棘手的少年與家事案件,蔚為經典;今年,全台唯一的高雄少年家事法院則是與高雄律師公會合作出版首部少年家事專書《少年家事事件的24堂課》,透過發生在問題少年陳明華身上的個案逐一解答相關法律問題,希望幫助更多的少年與家庭「找到人生的鑰匙」。 為慶祝新書出版, 高雄律師公會將於9月1日下午5時在高市前鎮區台鋁MLD影城舉辦新書發表會及贈書活動,邀請高雄地區院檢首長共襄盛舉,受贈單位則包括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法制局、教育局、高雄市立圖書館、社會福利團體、法律扶助基金會、家庭扶助基金會等。 要讓艱澀的法律規定簡單易懂,非得大白話來不可。《少年家事事件的24堂課》就是用淺白易懂的文字,以說故事的方式,由多名辦理家事事件的法官及律師,按照實務上的豐富辦案經驗,從24個環繞在富二代兼問題少年「陳明華」身上的小故事出發,從他少年時期飆車、砍人讓父母頻跑警局、少年法院,到後來結婚生子、家暴、離婚、爭奪子女監護權,一直到老年的扶養與繼承,將他一路走來所遇到的法律問題歸納、分析、整理成24堂課。 高雄律師公會理事長郭清寶指出,「家」是社會基本組成元素,而律師與法官從事法律工作,經常接觸許多不幸的家庭事件,也深刻體會到民眾面對法律程序的陌生與驚恐,因此他在去年上任後,就向高雄少家法院院長陳美燕提出攜手合作、共同編撰少年及家事專書的構想,因為「要讓人民更瞭解法律,知道如何善用相關社會資源,由律師及法官的角度來闡述是最恰當的。」 出版前夕,郭清寶特別感謝編纂專書近1年期間每一位參與執筆的法官與律師,以及提供書中生動插畫的少年、無償設計封面的鄭國章先生,當然還有少家院長陳美燕的大力支持。 高雄少家法院院長陳美燕則為新書寫序指出,當高雄律師公會理事長郭清寶提議合作出書時,這種對公益投入、由法律人透過書寫參與社會的公民法治運動讓人深有同感,於是欣然應允,少家院內部更進而成立編輯委員會,從司法實務出發,擬定少年與家事案件中最常發生的議題,讓民眾不至於在陷入家庭風暴時,因不瞭解法律而畏懼、猜疑,甚至彼此對立或對司法產生誤解。「看著幾乎被案件卷海淹沒的同仁都願意無償投入,只想努力撥雲見日,讓本書如期呈現,這熾熱的溫度,你會很感動。」
    2018-09-04 118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