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 圖片

    臺法交流 小丑醫生讓病童開心走完生命旅程

    2018年9月16日記者謝璿/綜合報導 走向生命終站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近年來,安寧醫療照護一直是臨床醫療上重要的議題,但相較成人而言,有關兒童安寧醫療的問題卻鮮少被討論與觸碰。臺大醫院日前舉辦針對兒童安寧緩和醫療的座談會,邀請臺大兒童醫院呂立醫師,來自法國的小丑醫生創辦人Caroline Simond以及臺灣紅鼻子醫生創辦人馬照琪等第一線兒童醫療與心靈治療相關工作者共同討論,為兒童緩和安寧醫療的現況與困境進行探討。 有別於成人緩和安寧醫療,兒童緩和安寧醫療是完全不同領域的課題,來自臺大兒童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醫師指出,臺灣每年有超過25萬的兒童住院,而2016、2017平均因為疾病過世的病童在1,500位以上,但目前這個領域的相關資源,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安寧緩和醫療指的是當面對生命剩下有限的時間時,病人可以選擇以比較好的生活品質來生活,不等於「放棄急救」,尤其對許多病童而言,學習和遊玩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兩大重心,末期病童亦然,若要做好兒童醫療、特別是兒童安寧,更需要跨教育、發展心理、藝術治療等更多元的專業協助,尤其是孩子的心靈照顧,更是特別需要專業的人員共同參與。 呂立也同時分享自己的臨床實例,記得曾經收治過的一名癌末的少年,少年和爸媽及醫護人員之間的關係如同有座巨大的冰山,治療初期總是靜默不語。後來在藝術治療師的協助下,少年拿起畫筆開始畫畫,畫作內容從一開始黑漆漆的房子,到房子終於開了一扇窗讓陽光照進來,最後少年的畫作描述孩子在綠草地上玩耍,而這樣的治療也讓他跟爸媽的關係破冰,在他臨終之前,少年終於能和爸爸媽媽好好的道別並和解。也許現代醫學還沒有辦法救回少年的生命,但最後讓他與父母都沒有留下永遠的遺憾,這也是很重要的醫療價值。 小丑醫生係指把專業的小丑表演帶進兒童醫療體系,用歡笑協助提升治療效果並同時兼顧撫慰病童心靈的功能,來自法國的Caroline Simonds是法國微笑醫生協會的創辦人,已經擁有27年歷史的微笑醫生協會,目前在法國與14家醫院演出,擁有近100位受過特別培訓專業的小丑醫生。 Caroline指出,小丑醫生的使命就是陪伴孩童渡過令人煎熬的治療時光,同時也希望能夠爲病童家屬以及相關醫護人員在冷冰冰的醫院氛圍中,注入溫暖歡樂的氣息。當我第一次抱著一個2歲叫做Jasmine的小女孩,他安靜的在我的懷裡,直到從我懷抱離開後的一小時,Jasmine的生命的終結時,我體認到身為小丑醫生的價值與意義,我們也許不能真的像醫生一樣治療病痛,但透過我們體現的溫暖,為孩子帶來的微笑,是一種心靈上最真實的支持與力量來源。 臺灣於2016年開始進行小丑醫生服務,臺灣首位小丑醫生、臺灣紅鼻子醫生協會理事長馬照琪說,紅鼻子醫生是臺灣第一也是唯一一個為醫院病童提供專業小丑表演服務的組織。推動至今擁有將近二十位專業小丑醫生演員,目前總共在臺北榮總,臺大兒童醫院,臺中榮總,高雄榮總,以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共計北中南五個醫院提供表演服務,服務人次至今已經累積至48,000人。 馬照琪指出,在專業的培訓下,紅鼻子醫生雖然不是真正的醫生,卻能開立「微笑」處方,幫助孩童舒緩情緒,提振孩子的精神,勇敢面對治療。曾有一位罹患腦癌的道瑝弟弟,當他終於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世的事實,於是拿著玩具彈簧刀不斷的刺向自己的肚子。作為小丑醫生,與其告訴他不要難過,不如直接加入他的遊戲。於是我們三個人輪流表演各種死亡的方式,死亡不再是禁忌不可說的事情,而是我們玩樂與嘲笑的對象。而道瑝弟弟也在這樣情境下,慢慢的露出笑容,好像有些壓力或狀況在他身上散掉了。 (照片:法國微笑醫生創辦人Carolins Simons與臺灣小丑醫生創辦人馬照琪交流臺法兒童安寧醫療小丑醫生經驗。《紅鼻子醫生提供》)
    2018-09-17 1223 ...閱讀全文
  • 圖片

    法官律師手把手出書 少家事件24堂課寫給你看

    (蘋果日報 王吟芳/高雄報導)1994年間,日本漫畫家魚戶修與編劇毛利甚八合著的長篇漫畫《家栽之人》風靡全台,描述喜愛植物的家庭裁判所暖男法官桑田義雄如何處理一樁樁棘手的少年與家事案件,蔚為經典;今年,全台唯一的高雄少年家事法院則是與高雄律師公會合作出版首部少年家事專書《少年家事事件的24堂課》,透過發生在問題少年陳明華身上的個案逐一解答相關法律問題,希望幫助更多的少年與家庭「找到人生的鑰匙」。 為慶祝新書出版, 高雄律師公會將於9月1日下午5時在高市前鎮區台鋁MLD影城舉辦新書發表會及贈書活動,邀請高雄地區院檢首長共襄盛舉,受贈單位則包括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法制局、教育局、高雄市立圖書館、社會福利團體、法律扶助基金會、家庭扶助基金會等。 要讓艱澀的法律規定簡單易懂,非得大白話來不可。《少年家事事件的24堂課》就是用淺白易懂的文字,以說故事的方式,由多名辦理家事事件的法官及律師,按照實務上的豐富辦案經驗,從24個環繞在富二代兼問題少年「陳明華」身上的小故事出發,從他少年時期飆車、砍人讓父母頻跑警局、少年法院,到後來結婚生子、家暴、離婚、爭奪子女監護權,一直到老年的扶養與繼承,將他一路走來所遇到的法律問題歸納、分析、整理成24堂課。 高雄律師公會理事長郭清寶指出,「家」是社會基本組成元素,而律師與法官從事法律工作,經常接觸許多不幸的家庭事件,也深刻體會到民眾面對法律程序的陌生與驚恐,因此他在去年上任後,就向高雄少家法院院長陳美燕提出攜手合作、共同編撰少年及家事專書的構想,因為「要讓人民更瞭解法律,知道如何善用相關社會資源,由律師及法官的角度來闡述是最恰當的。」 出版前夕,郭清寶特別感謝編纂專書近1年期間每一位參與執筆的法官與律師,以及提供書中生動插畫的少年、無償設計封面的鄭國章先生,當然還有少家院長陳美燕的大力支持。 高雄少家法院院長陳美燕則為新書寫序指出,當高雄律師公會理事長郭清寶提議合作出書時,這種對公益投入、由法律人透過書寫參與社會的公民法治運動讓人深有同感,於是欣然應允,少家院內部更進而成立編輯委員會,從司法實務出發,擬定少年與家事案件中最常發生的議題,讓民眾不至於在陷入家庭風暴時,因不瞭解法律而畏懼、猜疑,甚至彼此對立或對司法產生誤解。「看著幾乎被案件卷海淹沒的同仁都願意無償投入,只想努力撥雲見日,讓本書如期呈現,這熾熱的溫度,你會很感動。」
    2018-09-04 1212 ...閱讀全文
  • 圖片

    年齡、身高傻傻分不清 台鐵兒童免費規定複雜

    (記者 劉懿萱 / 攝影 張肇華 報導 2018/08/20 13:26)家長帶小朋友搭乘台鐵,算免費或兒童票,一般人直覺性會單以身高115公分或歲數6歲來劃分,不過近來台鐵一份規定簡表引發討論,雖然超過6歲,只要身高未滿115公分也算免費,不少人不知道兩者會綜合考量,甚至曾經有家長幫小朋友誤買了,後來發現才申請退票。 台鐵台北站站務主任賴彥宇:「過來這邊量一下大概幾公分這樣。」 搭台鐵,小朋友先量身高才能闖關,兒童票還是免費,看似在一線之間。 家長:「來量身高哦,看看妳有幾公分。」 像這個3歲妹妹,未滿115公分,免費通過了,但很多家長不知道,還會綜合歲數考量。 記者vs.家長:「超過6歲之後,如果她未滿115公分也是免費,這知道嗎?不知道,我只知道6歲,如果有佔位都是算半票,單一劃分(比較好),譬如說6歲一個標準的年紀,不要再以身高,因為現在小朋友身高很難說。」 台鐵規定寫很細,兒童免費定義未滿115公分、未滿6歲,或未滿115公分但滿6歲都算在內,不過滿115公分未滿6歲就得出示證件證明。多重條件適用,有人認為複雜又嚴格,至於高鐵和北捷,簡化說明未滿115公分就是免費,不論身高,沒到6歲出示證件也算在內。 不過台鐵解釋都是依法而行。 台鐵台北站站務主任賴彥宇:「一個媽媽她是來跟我們反映說她的小孩子身高未滿,然後年齡到6歲但是身高未滿,她那時候有要求我們要退票。」 坦言對規定霧煞煞的旅客的確不少,雖然理解上較複雜,但回歸實質面,還是相對優惠。
    2018-08-21 1781 ...閱讀全文
  • 圖片

    車禍居兒少傷害死因首位 1/3兒童坐機車未每次戴安全帽

    2018/8/1〔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家長要注意,搭乘機動車意外發生交通事故是兒童和青少年傷害死因第一名,且統計發現,約三分之一的兒童搭機車時沒有每次都戴安全帽。 國民健康署今天舉行「兒童及青少年健康」論壇,台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所長陳品玲研究統計,機動車交通事故高居兒少第一大傷害死因、及第一大傷害住院外因。 研究發現,約三分之一的兒童搭乘機車時沒有每次都戴安全帽、九成騎自行車的兒童沒戴安全帽、近五成的的四歲以下兒童家長沒有每次替他們使用安全座椅。 陳品玲以二○一五年的資料分析,未滿廿歲的兒童和青少年裡,每十萬名男孩中和女孩分別有一七六‧八人,和九四‧八人因機動車交通事故住院、五‧六人和二‧一人因此喪命。 再進一步比較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未滿廿歲的兒童和青少年機動車事故死亡率,台灣的高居第二名,而南韓的死亡率約為我國的一半,日本僅是台灣的四分之一。 兒少機動車事故死亡率是南韓2倍、日本4倍 陳品玲指出,其中男性是遭到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傷害的高危險族群,所有傷害死亡率是女性的二‧三倍,急診和住院醫療利用率是女性的一‧六到兩倍之多。 再細看未成年者的急診、住院的傷害項目排序,使用到急診的項目依序為輕傷(挫傷和擦傷)、其他頭臉部損傷、開放性傷口、頭部外傷害燒傷。而住院率依序為前臂及手肘骨折、頭部外傷、肩胛骨及上臂骨折、燒傷、小腿及腳踝骨折。 陳品玲建議,應建立國家及傷害防治中心以建置監測平台,蒐集完整的傷害相關資訊,以改善非致命傷害監測資料收集系統,以及探討兒童和青少年族群的用路特性,並宣導搭機車、騎自行車時佩戴安全帽,並針對高風險族群研擬傷害防治計畫。
    2018-08-03 112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