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 圖片

    台南一日少年代表體驗營 捍衛兒少權益沒有局外人

    台灣好新聞 記者莊漢昌/台南報導/2019年1月27日 下午3:25 台南市政府社會局兒少代表27日辦理「台南市一日兒少代表體驗營」活動,由台南第4屆少年代表們自主規劃內容,並邀請24名12歲至18歲的青少年,共同體驗及學習擔任少年代表的實際運作情形。透過多元開放的議題討論模式,參與者激盪出對所討論的議題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及可以發聲的平台,讓每個參加者都能瞭解維護兒少權益的重要性。 社會局指出,體驗營的活動除介紹少年代表的任務外,最重要是讓參加的青少年透過分組討論了解兒少的相關權益,並由兒少代表們親自帶領同齡的體驗者討論公民投票、性別平等教育、兒童保護、青少年活動空間等公共議題,過程中參與的青少年對自己和整個團體的共創成果都感到很驕傲,原來這些公共議題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沒有人是局外人。這些少年(女)們也將討論過程中而產生共識的議題,形成提案交由少年代表繼續研議,並提送到臺南市政府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促進委員會。 社會局表示,少年代表體驗營隊是由少年代表帶著年齡層的少年(女)們一起完成,希望藉由活動中的的交流,啟發大家對兒少權益的重視,勇於表達自己想法的同時也敞開心門,學習傾聽別人的想法,也讓學員更認識少年代表的任務,未來一起加入少年代表的行列,共同為兒少權益付出實際的行動。臺南市政府跨局處團隊也會持續以實際行動,積極營造適合兒少發展的環境,努力研擬出具安全感、幸福感的全方位兒少政策。 【照片台灣好新聞記者攝影】
    2019-02-12 3024 ...閱讀全文
  • 圖片

    校園仍壟罩霸凌?兒盟調查7成孩子有遇過

    蘋果日報 出版時間:2019/01/06 06:52 校園霸凌陰影仍壟罩校園?兒福聯盟最新的「2018台灣校園霸凌防制現況調查」發現近7成兒少曾有接觸校園霸凌的經驗,其中6成5為旁觀者,1成7曾被霸凌。被霸凌的方式中,過半為被嘲笑或取綽號,其次為被捉弄或惡作劇,佔近4成。 兒盟調查,有近7成(66.4%)兒少曾接觸過校園霸凌,這些接觸過霸凌經驗兒少中,多數為目睹的旁觀者佔6成5(64.7%),而過去兩個月以來,曾被霸凌佔17.1%,霸凌他人者佔9.2%,曾霸凌他人也被霸凌者佔9.0%。 兒盟發現霸凌旁觀者有幾個迷思:1.被霸凌者本身有問題:研究顯示近8成(77.9%)兒少認為被霸凌者本身有問題或責任,影響旁觀者挺身而出或介入的意願,這也表示檢討被霸凌者的不友善氛圍確實存在。2.只是開開玩笑:調查發現兒少戲謔指數相當高,包括兒少認為霸凌行為是有趣的(17.2%)。3.同儕壓力大無法挺身而出:34.6%兒少覺得要幫助被霸凌者很困難,因為怕被同學連帶討厭。 若自己被霸凌是否會告訴家長?調查結果,近半學生(49.8%)選擇不告訴家長,原因主要是怕爸媽擔心,及怕事情越處理越糟。兒盟探究此種不信任感,詢問孩子過去若跟同學發生衝突時家長處理的經驗發現,27.9%家長要求孩子跟對方道歉,32.3%叫孩子不要理對方,竟也有近2成(18.5%)完全沒處理。 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說,霸凌是孩子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不只是一次性,而是長時間且重複的惡意欺負,對孩子,無論是霸凌者,被霸凌者或甚至是旁觀者角色,在成長過程都有相當深遠的負面影響。 兒盟呼籲從生命教育、同理心、與情緒管理的角度出發,重新省思霸凌議題,期許透過強調人與人相處的互相尊重,改變同儕長期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而非將霸凌問題訴諸更高權力的介入和打壓,讓每個孩子都有勇氣爭取自己與他人的霸免權。(洪敏隆/台北報導) 【照片:蘋果日報資料照片】
    2019-01-07 2779 ...閱讀全文
  • 圖片

    台南3校發表5部「水圳」微電影 訴說嘉南大圳故事

    2018-12-11 17:57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即時報導 位在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的台南市官田區學校,組成「水圳教育聯盟」,官田、嘉南與渡拔3所國小學生歷經1年時間,用手機記錄家鄉水圳人事物生活樣貌和文史,今天發表5部水圳微電影,用微電影講述家鄉的故事、記錄家鄉之美,官田國小學生胡喬安說,感覺像完成一件不可能任務,很有成就感。 官田水圳聯盟有官田國中、官田、嘉南、隆田和渡拔國小等5校,在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補助、教育局協助下,官田、嘉南與渡拔國小拍攝製作5部圍繞在烏山頭、嘉南大圳水域的微電影,微電影產能豐富。學生們從零到有,從影片主題、劇本編寫、主角演員,到實地拍攝、後製剪接、配音、配樂等,都是自己動手完成。 官田國小創作「南藝大與柔諭姊姊」、「有機達人許玉燦先生」、「菱角粿阿嬤」,嘉南國小創作「小鄉村故事旅棧」,渡拔國小創作「北極殿與五庄王遶境」;今天在官田國小圖書館舉行首映會,邀請主角之一許玉燦到場觀看,嘉南國小校長呂麗蓉及文資處、教育局督學都來為學生加油,5部微電影將放在水圳教育聯盟的網站上開放觀賞。 官田國小校長王全興說,微電影創作歷時一年,學生團隊犧牲寒暑假及假日,透過實地訪談找出關心家鄉的議題,再用鏡頭甚至以手機、相機拍攝記錄,學生扮演小小記者,要學會發問,如何溝通,認識家鄉進而熱愛家鄉,也培養團隊合作,並結合12年國教科技領域,讓學習領域更寬廣,了解媒體運用與報導文學如何呈現。 學生雖是用手機拍攝,但畫質相當好,運鏡也很成熟,過程雖有NG,但學生透過練習及討論不斷改進,呈參的成果令人驚艷;官田國小學生胡喬安說,創作微電影有如完成一件不可能任務,很有成就感;洪婕妤和邱瑞君、羅耀宗說,在菱角嬤、柔諭姐姐及許玉燦阿伯身上,看到家鄉人事物對土地的關心,很令人感動。 【照片記者吳淑玲/攝影】
    2018-12-20 2098 ...閱讀全文
  • 圖片

    孩子挑大樑!2018 Design For Change全球年會在台灣 超過40國熱情參與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2018年12月2日 孩子挑大樑!DFC全球年會昨(1)日和今日在臺北市和平實小舉辦,吸引全世界超過40個國家引用設計思考創意解方的孩子及夥伴們齊聚臺北。 活動從頭到尾由孩子獨挑大樑,一手打造顛覆您想像的年會盛典,其中創意開幕暨閉幕典禮,孩子更以互動模式與來自國內外貴賓進行訪談,展現「I Can,Together We can」力量。 DFC挑戰自2009年由印度的河濱學校Kiran校長發起,迄今邁入第9年,全球已有超過65個國家參與,影響超過200萬名孩子和6萬5千名老師,累積超過2萬個故事。 臺灣從2010年就開始響應, DFC臺灣發起人許芯瑋說:「之前我們運用所學的地方都是在考卷裡,考完就還給老師,孩子在實踐DFC的過程中明白,真的能運用課堂上所學很少,因此DFC挑戰就是讓老師與孩子一起設計教學現場,一起解決發現的問題。」 鴻海教育基金會和永齡教育基金會2015年起與DFC臺灣共同推動,並將DFC四步驟導入希望小學課程中,鼓勵孩子勇於實踐想法,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永齡慈善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郭守正表示:「在大人的世界裹,要說We Can! 都很難,要有足夠的勇氣,所以我希望能支持每個孩子實踐DFC四步驟,從小就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對孩子的力量充滿了好奇與興奮。」 首次舉辦全球年會就創下許多新紀錄:超過40個國家參與,是往年2倍;吸引20個首次參與DFC全球年會的國家數;歷屆以來最多挑戰故事分享組數:全球共24組故事 ; 臺灣共4組故事;並首次大規模舉辦論壇、工作坊、對外開放免費展區,讓國內外參與者皆能體驗來自全球的創意解方,激發大家對於解決問題的想像力。 兩天的活動裡,有來自不同國家孩子所分享的故事,主題相當多元著重於全球皆在探討的4大社會議題,包括「性別平等、人際關係、環保綠能、設施或空間改造」,以孩子的視野看到大人沒有發現的問題,並經思考討論後提出實際解決方案,呼應年會的主軸「與孩子用設計改變世界」。 來自於肯亞的孩子分享「Food Security」挑戰故事,在肯亞食品安全是很大的問題,因四分之三的土地屬於乾旱或半乾旱氣候,不易種植農作物,因此孩子們希望獲得科學家協助他們研發神奇的植物,具有仙人掌的生命力同時兼具穀物營養的作物,即可將貧瘠變成糧倉。 印度的孩子發起了「任務:一百間圖書館」社區推廣計劃,目標是設立100 間館藏充足的小型圖書館,幫助布巴內斯瓦爾及周圍當地弱勢學校提供更好的資源。而代表臺灣上臺的四組團隊,所解決的問題也同時反映社會關注的議題,「減塑、防震、抗蟑從改變先入為主觀念、愛護環境」,展現孩子們透過關心生活周遭的問題,開始學會在意他人、注重生活環境與自我成長。 【照片:匯流新聞網,2018年12月2日】
    2018-12-03 189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