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 屏東縣第九任兒少代表國中一年級黃品策(右)、沈鈺家(左)發表「國小生對月經看法與『月經平權』態度」調查成果,他們說「我不是女生,但我願意為月經發聲」。

    「我願意為月經發聲」屏東國一男生倡議正向態度

    2022-10-09 11:11 聯合報/ 記者劉星君/屏東即時報導

    10月11日是台灣女孩日,呼應國際月經平權運動,屏縣府社會處規畫月經「屏」權展覽,屏東縣第9任兒少代表國中一年級黃品策、沈鈺家,花4個月,針對「國小學生對月經看法與月經平權態度」展開調查,消除月經汙名化,以正向態度看待。

    屏東縣第九任兒少代表鳳西國中一年級黃品策、中正國中一年級沈鈺家,今年6月起在縣內33鄉鎮市以國小五至六年級生抽樣530份問卷調查,調查發現,大多數女學生都有經期來潮時身體不舒服,與初經來時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的狀況。當面臨月經來時,主要向學校提出幫助,次要尋求家中長輩。

    兩人說,自己是男生,過去對月經不是清楚,透過調查了解到女生生理期是不舒服跟不方便,也認識不同種類的生理用品,希望大家能同理與協助女生,不再視而不見與避而不談,期待學校老師或家中的長輩們可以正視月經的議題。

    沈鈺家說,以前看到衛生棉廣告不知道在賣衛生棉以為在賣床墊,現在對月經有更深入了解,也更能體諒媽媽每月面臨的不舒服。

    社會處長劉美淑說,過去月經議題束縛「禁忌」與「不潔」,時代變遷逐步往公共化趨勢,世代間態度有所不同,但比以前更能公開談論月經。國際「月經平權運動」有月經貧窮、月經不平等、月經汙名化、月經教育與月經權益等重要面向。為破除性別制約,透過台灣女孩日聚焦月經主題,翻轉傳統月經印象,以更積極和正面的態度倡議並呼應世界潮流。

    劉美淑說,考量身心障礙女性相較於經期間更為不便,縣府在屏東縣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4樓無障礙照護廁所)首辦設置「悅室」(月事諧音),以衛生用品櫃提供如衛生棉、濕紙巾、毛巾、備用衣物等需要的物品免費使用。縣內各國中小保健室、社會處所屬物資銀行及各社福館室服務台等,均免費提供生理用品,友善性別行動實踐月經平權。

    「2022台灣女孩日在屏東-月經『屏』權」展覽,與谷慕慕Good Moon Mood團隊及陳欣、鐘苡綾、吳致怡、張瑜庭4位藝術家共同合作,從台灣生理用品發展歷程、月經相關漫畫及繪本、加入形式不一月經藝術創作品、經血服裝及互動體驗遊戲。

    即日起至10月30日在青少年中心小聚場展出,歡迎各國中小學生及大眾入館參觀,讓台灣男女老少都能正視月經、大方談月經,全體社會不再聞「經」色變,讓進入青少年階段兒少認識自我,改善性別刻板印象,打造月經「屏」權的性別友善環境。

    相關活動訊息歡迎上「屏東縣青少年中心」Facebook或Instagram粉絲專頁搜尋。

    【照片:報導單位拍攝使用】

    2022-10-11 464 ...閱讀全文
  • 2022臺灣女孩日-新世代情感世界座談會

    2022臺灣女孩日–新世代情感世界座談會

    為迎接2022年臺灣女孩日到來,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下稱社家署)以當下兒少特別關注的情感議題為主軸,推出《從前從前·現在現在·以後以後》線上情境體驗3款系列遊戲,並於10月11日臺灣女孩日當天透過社家署粉絲專頁及Youtube公開播映「新世代情感世界座談會」,由衛福部李麗芬政務次長與臨床心理師蘇益賢及2位兒少透過對談分享,帶領觀眾深入討論遊戲背後反映的自我情感覺察與人際溝通議題。

    衛福部李麗芬次長表示,臺灣為了響應「國際女童日」重視女孩、投資女孩的精神,在 2013 年將 10 月 11 日訂為臺灣女孩日,今年已經邁入第 10 年了!衛福部一直以來,除了積極推動各項提升女孩權益政策,也持續藉由這個特殊的日子,呼籲社會各界跳脫社會刻板印象,一起營造友善女孩的社會環境。今年特別聚焦在「人際交往」中的「情感教育」,因為自我認識、同儕接納及親子關係轉變是青少年階段重要的發展議題,而這些發展又會受到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因此我們希望透過「臺灣女孩日」的活動,協助臺灣女孩及男孩們學習了解自己,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臨床心理師蘇益賢特別說明,社家署聯合聚樂邦推出的《從前從前·現在現在·以後以後》遊戲以時下青少年喜歡的手遊為媒介,「返童話」為核心概念,融入了心理學家薩提爾提出的「溝通類型與冰山理論」及馬歇爾的「非暴力溝通」,帶領玩家返回熟悉的童話故事中,思考其中不合時宜的劇情,並讓玩家嘗試挑戰新的可能。

    座談會中特別邀請宸睿和筱媗2名兒少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分享生活中曾經遭遇的衝突情境,剖析自己的溝通模式。接著由心理師蘇益賢介紹常見的溝通類型及非暴力溝通原則,並透過小遊戲區分想法和感受,利用實際案例練習,帶領大家實際應用非暴力溝通模式: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等4項原則來對話。例如家人把衣服物品亂丟、家裡亂糟糟時,室友一直玩遊戲影響到大家的睡眠時或是分組報告的組員都不分擔自己的工作時,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溝通方式來因應。

    最後由李麗芬次長和兒少分享不同世代的溝通與性別刻板印象經驗,希望臺灣的女孩及男孩們能夠透過女孩日活動和遊戲體驗,進一步思考人際溝通、情感表達及其與性別刻板印象的關聯,了解不分性別都需要學習如何溝通,表達自己的情感,更期望在未來大家都能共同努力破除各方面的性別刻版印象。

    衛福部指出,良好的溝通技巧,除了避免造成對方的不舒服或是彼此的衝突,也能適時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歡迎大家一起透過影片及遊戲來學習;觀賞影片還可以參加抽獎活動,只要於社家署粉絲專頁(社家署FB:https://zh-tw.facebook.com/sfaa.gov.tw)觀賞影片後於貼文下方關鍵字留言分享您的溝通類型「#我覺得自己常用oo型的溝通方式」,就有機會獲得超精美遊戲周邊設計商品,歡迎臺灣女孩男孩一起來參與「臺灣女孩日」系列活動。

    2022-10-11 409 ...閱讀全文
  • 讓障礙兒少為自己發聲!身障盟推「小真人圖書館」 說出需求才能翻轉人生

    讓障礙兒少為自己發聲!身障盟推「小真人圖書館」 說出需求才能翻轉人生

    菱傳媒 許玲瑄  2022年9月30日 週五 上午8:00

    (許玲瑄/台北報導)身障盟參考國外盛行的「真人圖書館」概念,推出「小真人圖書館」計畫,帶領身心障礙兒少分享自己的經驗,培養障礙兒少「為自己發聲」的能力,「說出需求才能翻轉人生」!

    四年一次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國際審查八月召開,會議上有許多成年障礙者親自參與討論,但更吸睛的是幾位障礙兒少的發言,令國際審查委員留下深刻的印象。背後推動者,正是身心障礙聯盟(身障盟)執行多年的「小真人圖書館」培力計畫,培養障礙兒少「為自己發聲」。

    除了在校園和社區中推廣,「小真人圖書館」今年獲得國家人權委員今年特別挹注,舉辦CRPD進階課程。人權會強調,「表達意見」是多項國際人權公約的重點理念,因此相當支持身障盟的培力計畫,未來也會持續推動相關活動。

    障礙兒少蔡秉澄認為,目前社會參與的教育資源仍不足夠,「應該鼓勵障礙者說出需求,才能翻轉需要依賴他人協助的人生」。身障盟秘書長洪心平進一步指出,「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障礙者也是公民,障礙者的社會參與培力應該更被重視,「如果不去培養,請問你要誰對話?」。

    「小真人圖書館」協助障礙兒少分享經驗

    身障盟秘書長洪心平指出,身障盟參考國外盛行的「真人圖書館」概念,推出「小真人圖書館」計畫,以身心障礙兒少自身的經歷為「書」,促進社會溝通,也讓孩子練習「為自己發聲」。

    洪心平認為,「說出自己需求看似容易,其實需要很多支持和練習」,包括從經驗中思考、提煉問題、基本口條、和發表意見的勇氣。

    今年剛升高一的蔡秉澄,因罕病而有先天的肢體障礙,但這並不影響他熱情、樂於分享的性格。

    從「小真人圖書館」第一屆到現在,他觀察到,參與計畫的同學們最大的表達困境,不是自身的障礙,而是缺乏自信,「外人的否定,和家長的過度保護,都可能有影響」。

    他舉例,有位書寫障礙的學弟,「因為老師在全班面前公然說他寫字醜,導致他對自己很沒信心」,但他鼓勵學弟,「現在大部分語音輸入都成熟了,像我完全不能寫字,也是用語音輸入來代替,所以不需要擔心寫字好不好看」,讓學弟備受鼓舞,兩人後來也成為朋友。

    腦麻少女在CRPD發言獲高度肯定

    國中三年級的姚宥米,是先天腦性麻痺障礙者,透過培力課程,不僅克服表達上的障礙,更進一步成為「兒童及少年福利促進委員會」的地方代表。

    她在CRPD會議中發言,指出在學校和公共空間感受到的資源不足。回憶當天,她靦腆地笑說「很緊張!因為有發言時間限制,我很怕要講的重點沒講到,所以有把速度稍微調快一點點,還好順利的說完了」。

    洪心平秘書長難掩感動,「這真的是很大的進展,那是個4、5百人的大場合,國內、外審查委員和各部會代表都在場,我自己發言都有點緊張」。

    姚宥米的爸爸姚宗元笑說,孩子最大的轉變是「意見變多了,好像感受到她的叛逆期,也覺得她長大了」,有時會反駁父母的意見,或在討論事情時參一腳,提供自己的見解,「還有外出時會碎碎念,以自己的經驗觀察無障礙空間可以如何改進,列為未來倡議改善的目標」,相較一般家長擔心孩子叛逆,姚宗元反而感到欣慰。

    家長放手是成長的關鍵 「走出來才能讓社會看見障礙者」

    家長的態度,是身障盟推廣「小真人圖書館」培力計畫最大的挑戰。

    洪心平感嘆,可以理解家長在經濟、保護考量下的擔憂,但她希望透過「小真人圖書館」的案例,鼓勵家長思考,孩子跟外界多接觸的重要性。

    支持障礙孩子走出來的家長高上喬觀察,華人的傳統文化、加上社會的刻板印象,讓很多障礙者家庭習慣低調,「不希望被看見,很怕被注意」,但她認為,「一定要走出來,在生活中多接觸,讓大家看見障礙者也是社會的一份子」。

    「讓孩子接觸人群,不僅能促進溝通能力,也會讓他們更有自信,看見社會是能容納他們的」,姚宗元分享,試著帶姚宥米出門後發現,「小米(姚宥米)現在看見有人對她感到好奇時,反而能主動和對方打招呼,向對方解釋自己坐輪椅的原因」。

    因罕病而肢體障礙的蔡秉澄說:「說出需求才能翻轉人生」

    談到障礙者社會參與教育的重要性,蔡秉澄認為,「鼓勵障礙者說出自己的需求,從小培養思辯能力,才能翻轉需要依賴他者協助的人生」。

    「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洪心平秘書長透露,「曾有政府單位的代表質疑,一樣的經費,障礙兒少只能輔導10人,不如拿去投入能輔導100人的一般兒少」。她希望相關單位能重視,讓障礙者言之有物,「障礙者也是社會的公民之一啊!而且如果不去培養,請問你要誰對話」?

    國家人權委員會強調,「表達意見」是多項國際人權公約的重點理念,因此相當支持透過培力課程,引導障礙兒少將CRPD核心精神應用於生活,「最重要的是這些孩子勇敢踏出第一步」,未來將持續與非政府組織合作,推動人權教育。

    人權會也呼籲大眾,多給予障礙者正面支持和肯定,「讓他們(障礙者)感受到被聆聽及接納,才能鼓勵他們分享真實的感受」。

    【照片:報導單位拍攝使用】

    2022-10-03 506 ...閱讀全文
  • 新北市府與好鄰居協會18日在市府舉辦兒童友善城市嘉年華,重視兒少表意權。(葉德正攝)

    新北兒童友善城市嘉年華 傾聽孩子聲音

    中時新聞網 葉德正/新北報導 2022年9月19日 週一 上午4:10

    新北市府與好鄰居協會響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構兒童友善城市,以「兒童的聲音」、「兒少的視角」、「友善兒少城市」為核心,18日在市府舉辦兒童友善城市嘉年華,兒少寫給新北市長侯友宜關心市區人車爭道、高齡長照問題,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聽到孩子的聲音非常感動,會繼續打拼努力,讓新北成為友善兒童城市。

    社會局長張錦麗表示,兒童友善城市是建立在兒童權利公約之上,支持縣市政府落實兒童權利公約,至今已有47個國家加入。

    台灣好鄰居協會理事長謝冠雄表示,國際好鄰居自1991年成立已有30年,致力落實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今年再度與新北市府合作推動兒童友善城市,活動設計「兒少寫給市長的一封信」,是兒少最重要的表意權,希望不只市長,還有大人們都能認真聆聽兒少的聲音。

    新北兒少代表張羽彤說,她對大都會公園熊猴森樂園最為滿意,但市區尤其是夜市人車爭道問題應該要改善。另一兒少代表吳恩緹肯定高齡照顧的政策,對於空氣汙染問題、學校環境等則提出建言。兒少代表歐庭佑則表示很期待捷運三環三線開通,讓居住環境更便利。

    侯友宜表示,兒童權利公約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表意權,他一定會仔細聆聽、讀兒少給他的信,兒少所提出的建言,也會作為市府施政的重要參考,像是公園建設,他上任4年已經建設100座全齡共融公園,並改善211所學校周邊的交通,變電箱會持續移除,另2023永續環境和2050淨零碳排城市等,這些都會持續努力。

    【照片:報導單位拍攝使用】

    2022-09-19 443 ...閱讀全文